Java基础知识点(数组)

    技术2022-07-11  94

    数组的概念

    数组是相同类型的数据按顺序组成的一种引用数据类型。

    数组的规范

    存放的数据是相同的数据类型数组的长度在定义时就确定了大小,数组是不可变长度的,或者说叫定长数组中可以存放任意的数据类型(包含基本数据类型、引用数据类型、数组)数组本身是引用数据类型(在栈内存中会存储其在堆内存中的引用地址)数组会在内存中开辟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

    一维数组

    定义方式 数据类型[] 变量名;

    int[] arr;

    数组的初始化

    在 Java 语言中,数组必须先被初始化,才能被使用。所谓的初始化,对于基本数据类型来说,就是赋值,对于引用数据类型,就是在内存中为数组元素分配空间,并为每个元素赋予初始值。 静态初始化 显式的指定每个数组元素的值,由系统来决定数组的大小。

    type[] arrayName = {element1, element2,....}; type[] arrayName = new type[]{element1, element2,...};

    该初始化方法,首先定义了数组的内容,同时也根据数组中内容的个数,决定了数组的长度。

    动态初始化 数据类型[] 数组名= new 数据类型[数组长度];

    int[] arr = new int[10]; int[] arr; arr = new int[10];//表示我们创建了一个长度为10的整型数组

    该初始化方法,首先定义了数组的长度,同时根据数据类型的默认值,来暂时确定了数组的内容。

    注:数组声明和初始化分开的时候,需要借助new关键字。

    int[] arr; arr = new int[]{1,2,3};

    数组的长度

    数组名.length

    int[] a = new int[5]; System.out.println(a.length);//输出5

    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与默认值

    前面我们说到数组的长度在初始化时就固定了,不可改变,但从上图中,我们发现数组的长度好像改变了? 这里就要说到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 数组初始化会在堆内存中建立连续的空间用来存储数组内容,在栈内存中会建立一个空间用来存储数组名和堆中地址,new关键字的效果就是另开辟一个新的空间,此时也会有一个新的地址,次地址会替换掉原来的地址。

    循环与数组

    普通循环 通过数组索引方式对数组元素进行赋值时,使用数组**.length**属性作为 for 循环的条件。 在对数组元素进行操作时,一般使用 for 循环结构。

    for (int i = 0; i < arrs3.length; i++) { arrs3[i] = (i+1) * 10; } for (int i = 0; i < arrs3.length; i++) {//注意不要犯数组越界的错误 System.out.println(arrs3[i]); }

    数组越界: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输出超出数组长度的不存在的值,就是数组越界了。

    增强型for循环 增强型for循环又叫foreach循环

    for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数组名| 集合名) { element... } for(int a : arrs3) { System.out.println(a); }

    注:使用 foreach 一般情况下,只用作遍历数据,如果要对数组中元素进行修改,还是需要使用 for 循环带索引的方式进行,因为在上述的代码中,a 只是循环元素的一个副本。

    冒泡排序

    思考:如何交换a和b的数值。

    int a = 2,b = 3; int temp; temp = a; a = b; b = temp;

    冒泡排序的思路: 对如上一组数组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

    首先对数组中相邻的两个数进行比较,把数组元素从头到尾比较一次以后,我们希望能找出最大的那个值,放到数组的末尾。第二次进行比较的时候,找出第二大的值,放到数组的倒数第二位。随后进行第三次直到n次比较完成。

    //冒泡排序法生成从小到大的排序方式 public class MaoPao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mina = { 34, 42, 33, 45, 6, 7 }; 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的内容是:"); for (int n : mina) { System.out.print(n + " "); } int temp; for (int i = 0; i < mina.length - 1; i++) { for (int n = mina.length-1; n > i; n--) { if (mina[n] < mina[n - 1]) { temp = mina[n - 1]; mina[n - 1] = mina[n]; mina[n] = temp; } } } System.out.println( '\n'+ "排序后的内容是:"); for (int j : mina) { System.out.print(j+" "); } } }

    二维数组

    声明方式

    数据类型[][] 数组名 数据类型 数组名[][] 数据类型[] 数组名[] int[][] arr; int arr[][]; int[] arr[];

    初始化和引用 初始化方式

    1.数据类型[][] 数组名;//先声明一个数组 数组名 = new 数据类型[长度][长度];//对数组进行初始化 2.数据类型[][] 数组名 = new 数据类型[长度][长度];//对数组声明的同时进行初始化

    动态创建方式 可以将数组的存储方法跟表格作对比,例如一个三行三列的数组,int[][] arr = new int[3][3]; 各个位置的索引号如上图。

    //想要输出第三行第二列的数据: System.out.println("arr[2][1]"); //为第二行第三列的数据赋值为9: arr[1][2] = 9; // 创建float类型的数组,只指定行数 // 注意:只指定行数的写法是可行的,但只指定列数和全不指定的写法是错误的 float arr1 = new float[3][]; // 因为没有指定列数,对该数组取值会出现空指针错误 //System.out.println(arr1[0][0]); // 针对于该二维数组进行创建行 arr1[0] = new float[3];//第一行有三列,这样的写法可以指定每行有着不同的列 arr1[1] = new float[2];//第二行有二列 arr1[2] = new float[1];//第三行有一列 System.out.println(arr1[0][0]);//0.0 System.out.println(arr1[0][3]);//数组下标越界

    静态创建方式

    数据类型[][] 数组名 = {{x,x,x},{x,x},{x,x,x,x},...,{x}}; int[][] arr = {{1,2,3},{1,2,3},{1,2,3}};//三行三列的数组 或 int[][] arr = {{1},{1,2},{1,2,3}};//三行不同列的数组

    引用

    System.out.println(arr[0][1]);//arr数组第一行第二列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arr.length);//arr数组的长度 System.out.println(arr[0].length);//arr数组第一行的长度 //循环输出二维数组的内容 for(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for(int t = 0; t < arr[i].length; t++) { System.out.println(arr[i][t]); } }

    练习

    一、选择 C

    C

    ACD

    A

    D

    A

    AD

    D

    A D

    二、编程

    Processed: 0.016,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