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稀疏表示BoW、SPM、ScSPM和LLC介绍

    技术2022-07-10  137

    图像的稀疏表示BoW、SPM、ScSPM和LLC介绍

    引言稀疏表示BoWSPMScSPMLLC 参考文献

    引言

    首先介绍一下写这篇博客的背景,最近在看视频无监督的paper,无监督最早采用特征提取+聚类的模型,其中一篇提到了利用LLC进行快速聚类,所以了解了一下图像的稀疏表示。

    图像的稀疏表示方法经历了ScPM到LLC的发展历程,但是他们两者是建立在对BoW和SPM的修改上,因此本文将后者也纳入稀疏表示的范畴。

    稀疏表示

    BoW

    Bag Of Word(词袋)模型,是现在一种用于图像检索的一种方法。它最早用于对于文章内容的检索,原理是将文本看作是单词的集合,通过建立词典,对每个单词出现次数进行统计,以便得到文本内容的分类。计算机视觉研究从中获得灵感,将其用于图像的检索中,就有了Bag Of Features(原理类似Bag of word)。

    具体而言,其分为以下步骤:

    特征提取:将图像看成一个由各种图像块组成的集合,通过特征提取,获得图像的关键图像特征:

    学习“视觉词典”(visual vocabulary):获得了多张图像的特征之后,这些特征并没有通过分类处理,其中有的特征点之间是极其相似,所以这一步骤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将我们提取出来的特征点进行分类处理。聚类是学习视觉词典的重点操作。将聚类出来的聚类中心称为视觉单词(codevector)。而将视觉单词组成的集合称为视觉词典/码本(codebook)。

    对输入特征集进行量化:将输入的特征集合,映射到上一步做来的码本之中。通过计算输入特征到视觉单词的距离,然后将其映射到距离最近的视觉单词中,并计数。

    把输入图像转化成视觉单词( visual words)的频率直方图:这一步骤通过对图像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出来的特征点,根据第三步,转换为频率直方图。如图所示:

    后续可能还有构造倒排表等操作,但是对于接下来理解SPM和LLC而言,掌握到这一步即可。

    将BoW用于图像分类的一张流程图如下: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step 1中的descriptors 就是图像的浅层特征,然后对所有图像中计算的描述符进行聚类,也叫向量矢量(VQ),机器学习领域通常叫做是字典学习。然后统计每个簇中的特征数量(计算直方图),每个聚类中心就是直方图中的一个bin,后面也叫字典中的一个原子。这一步也是提取图像的深层信息。

    但是很显然的事,BoW有一个问题:因为全图的所有特征进行直方图计算,所以原图像新的表示(特征)失去了空间信息。保留图像的空间信息就是后面所讲内容的出发点。

    SPM

    SPM 全称是Spatial Pyramid Matching,和分块直方图其实是一个道理------将图像分成若干块(sub-regions),分别统计每一子块的特征,最后将所有块的特征拼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特征。这就是SPM中的Spatial。在分块的细节上,作者采用了一种多尺度的分块方法,即分块的粒度越大越细(increasingly fine),呈现出一种层次金字塔的结构,这就是SPM中的Pyramid。M就是Matching。简单来说,也就是将图像分块,每块采用BoW,这样左上角的特征就不会跑到右下角的直方图中。如下图: 详细地来说,SPM的分层概念非常像多媒体技术的视频编码里profile的概念,就是说级别越高,特征直方图统计的粒度越细,如下图: 用cell表示划分的区域,bin表示每个cell的特征的点数,对于第l层,每一维可以划分2l个cell,如果有d维,就可以总共划分为2ld个cell。

    而划分了cell并统计了直方图之后,就是非常关键的Pyramid Matching即匹配算法, 原文中提出,可以把特征提取+SPM看作一个CNN的过程: 关于这个部分,我思考了一下可以用密码学里Feistel提出的用替换置换网络近似分组密码的思想来理解,首先特征提取就是靠近输入的coding+pooling,然后构造字典就是进一步coding,获取直方图就是高层的pooling,最后都是通过SVM进行分类。


    手动分割线,以下内容高能


    ScSPM

    SPM在coding一步采用的是Hard-VQ,也就是说一个descriptor只能投影到dictionary中的一个term上。这样就造成了明显的重建误差(worse reconstruction,large quantization errors),其目标函数是: 其实就是K-means,xi表示特征集合中的第i个特征,B表示字典,这里就是K-means的聚类中心,ci表示第i个特征的编码。如果xi属于第1类,ci=[1,0,0,0,…];

    SPM的pooling: SPM的输出结果是一幅图像的直方图。直方图就是做加法,将该幅图像的所有点的编码排成矩阵C,C的第i行就是ci,C的每一列就是字典中的atom,或者说是最终直方图中的每一个bin,所以最后将C的每一列求和,然后归一化获得的向量就是该幅图的特征,最后用于分类,所以是Averaging pooling。

    这样,原本很相似的descripors经过coding之后就会变得非常不相似了。ScSPM为此取消了这一约束,它认为descripor可以投影到某几个terms上,而不仅仅是一个。因此,其目标函数变成了:

    就是用稀释编码代替K-means,原因是:

    重建性能好;parse有助于获取salient patterns of descripors;image statistics方面的研究表明image patches都是sparse signals;biological visual systems的研究表明信号的稀疏特征有助于学习;稀疏的特征更加线性可分.

    ScSPM的Pooling: 选取矩阵C每一列的最大值,也就是Maxpooling。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max pooling 比averaging pooling更加鲁棒。因此,ScSPM输出的是非线性特征,所以只需要线性分类器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而SPM输出的线性特征,需要采用非线性的分类器。线性分类器无论是训练还是测试速度都快于非线性分类器。

    LLC

    LLC和ScSPM差不多,也是利用了Sparsity,LLC对ScSPM的改进,则在于引入了locality。原论文的图: LLC引入了locality的约束,即不仅仅是sparse要满足,非零的系数还应该赋值给相近的dictionary terms。作者解释到,locality 很重要是因为:

    nonlinear function的一阶近似要求codes是local的;locality能够保证codes的稀疏性,而稀疏却不能保证locality;稀疏的coding只有在codes有局部性的时候有助于learning。

    LLC 的目标函数是: 加号前的一项最小化是为了减少量化误差(学习字典、确认投影系数);加号后的一项则是做出假设约束(包括是一些参数的regularization)。这个求解是可以得到闭合解的,同时也有快速的近似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速度上比ScSPM快。

    di描述的是xi到每个dictionary term的距离。显然这么做是为了降低距离大的term对应的系数。

    locality体现出的最大优势就是,相似的descriptors之间可以共享相似的descriptors,因此保留了codes之间的correlation。而ScSPM为了最小化重建误差,可能引入了不相邻的terms,所以不能保证smooth。Hard-VQ则更不用说了。

    参考文献

    [1]. K. Grauman and T. Darrell. Pyramidmatch kernels: Discriminative classification with sets of image features. InProc. ICCV, 2005.

    [2]. S. Lazebnik, C. Schmid, and J. Ponce.Beyond bags of features: Spatial pyramid matching for recognizing natural scenecategories. InCVPR, 2006.

    [3]. J. Yang, K. Yu, Y. Gong, and T. Huang.Linear spatial pyramid matching using sparse coding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Proc. of CVPR’09, 2009.

    [4]. Wang, Jinjun, et al. “Locality-constrained linear coding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2010 IEEE Conference on. IEEE, 2010.

    Processed: 0.009,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