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的拦截器主要针对的是对Controller类的业务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
Sping Framwork 5.0 以后的版本可以直接实现 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成为一个Deprecated 类,以前的版本继承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抽象类。
HandlerInterceptor接口有三个需要实现的方法。
preHandle:预处理回调方法,实现处理器的预处理(如登录检查),第三个参数为响应的处理器;返回值:true表示继续流程(如调用下一个拦截器或处理器);false表示流程中断(如登录检查失败),不会继续调用其他的拦截器或处理器,此时我们需要通过response来产生响应。
postHandle:后处理回调方法,实现处理器的后处理(但在渲染视图之前),此时我们可以通过modelAndView(模型和视图对象)对模型数据进行处理或对视图进行处理,modelAndView也可能为null。
afterCompletion:整个请求处理完毕回调方法,即在视图渲染完毕时回调,如性能监控中我们可以在此记录结束时间并输出消耗时间,还可以进行一些资源清理,类似于try-catch-finally中的finally,但仅调用处理器执行链中preHandle返回true的拦截器的afterCompletion。
Aspect是更加精细化的操作,Spring Boot在使用Aspect的时候需要加载格外的依赖Spring Boot Starter AOP地址
/** *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添加@Aspect、@Component这两个注解。 */ @Aspect // 作用是把当前类标识为一个切面供容器读取 @Component // 作用是把这个类注入到spring容器 public class MyAspect { private Logger log = LoggerFactory.getLogger(MyAspect.class); // 定义切入点表达式 @Around("execution(* edu.uzz.demo.controller..*.*(..))") public Object handleControllerMethods(ProceedingJoinPoint point) throws Throwable { this.log.info("处理之前"); // 运行具体业务调用 Object obj = point.proceed(point.getArgs()); this.log.info("处理之后"); return obj; } }参考文章 例如定义切入点表达式 execution (* com.sample.service.impl….(…)) execution()是最常用的切点函数,其语法如下所示: 整个表达式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1、execution(): 表达式主体。 2、第一个*号:表示返回类型,号表示所有的类型。 3、包名:表示需要拦截的包名,后面的两个句点表示当前包和当前包的所有子包,com.sample.service.impl包、子孙包下所有类的方法。 4、第二个号:表示类名,号表示所有的类。 5、(…):最后这个星号表示方法名,*号表示所有的方法,后面括弧里面表示方法的参数,两个句点表示任何参数。
参考文章
拓展文档:拦截器、过滤器、Aspect区别?看这一篇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