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一个 n x n 矩阵,其中每行和每列元素均按升序排序,找到矩阵中第 k 小的元素。 请注意,它是排序后的第 k 小元素,而不是第 k 个不同的元素。
示例:
matrix = [ [ 1, 5, 9], [10, 11, 13], [12, 13, 15] ], k = 8,
返回 13。
提示:
你可以假设 k 的值永远是有效的,1 ≤ k ≤ n2 。
最直接的做法是将这个二维数组另存为一维数组,并对该一维数组进行排序,最后返回这各一维数组中的第k个元素即为答案。
时间复杂度:O(n2logn),对 n2 个数排序。
空间复杂度:O(n2),一维数组需要存储这 n2 个数。
由题目给出的性质可知,这个矩阵内的元素是从左上到右下递增的,由此可知整个二维数组中 matrix[0][0] 为最小值,matrix[n−1][n−1] 为最大值,现在我们将其分别记作 l 和 r。
可以发现一个性质:任取一个数 mid 满足 l ≤ mid ≤ r,那么矩阵中不大于 mid 的数,肯定全部分布在矩阵的左上角。
矩阵中大于 mid 的数就和不大于 mid 的数分别形成了两个板块,沿着一条锯齿线将这个矩形分开,其中左上角板块的大小即为矩阵中不大于 mid 的数的数量。
定义一种走法:
初始位置在 matrix[n−1][0](即左下角);设当前位置为 matrix[i][j]。若 matrix[i][j]≤mid,则将当前所在列的不大于 mid 的数的数量(即 i + 1)累加到答案中,并向右移动,否则向上移动;不断移动直到走出格子为止。我们只要沿着这条锯齿线走一遍即可计算出这两个板块的大小,也自然就统计出了这个矩阵中不大于 mid 的数的个数了。
我们发现这样的走法时间复杂度为 O(n),即我们可以线性计算对于任意一个 mid,矩阵中有多少数不小于它。这满足了二分答案的性质。
不妨假设答案为 x,那么可以知道 l ≤ x ≤ r,这样就确定了二分答案的上下界。
每次对于「猜测」的答案 mid,计算矩阵中有多少数不大于 mid :
如果数量不多于 k,那么说明最终答案 x 不小于 mid;如果数量少于 k,那么说明最终答案 x 大于 mid。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最终的结果 x 了。
时间复杂度:O(nlog(r−l)),二分查找进行次数为 O(log(r−l)),每次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n)。
空间复杂度:O(1)。
Alex 007 认证博客专家 机器学习 NLP TensorFlow 我是 Alex 007,一个热爱计算机编程和硬件设计的小白。为啥是007呢?因为叫 Alex 的人太多了,再加上每天007的生活,Alex 007就诞生了。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的话,给个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