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 《北大经济课》读后感

    技术2022-07-10  101

    今天联想推荐的这个壁纸也是很符合当下,点赞!


    这本书的战线回想了下,其实拉得挺长的。六月初就打开了,而且打开的次数还挺多的。只不过每次大概就看那么十几页,好像就用掉了好久的时间。可能是早晨看的缘故吧,时间很是受限制,早晨起来跑完步,洗完澡,打开看不了一会就要换衣去上班了。大概这也就是零散阅读吧。

    这本书是年初的时候,和香帅的那本《钱从哪里来》一块买的,只不过一直迟迟未看这本书。终于赶在上半年的末尾给它扫了尾。回想下,其实书中很多内容其实自己当下是看不懂或者不理解的。仅仅停留在了表面的文字阅读,对于底层的涵义部分懵懂,部分一无所知。处在经济的骇浪之中,但却对其知之甚少,不明所以。还是想起那句自己很认同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下的自己,只能力挺自己,别让自己拖后腿,除此之外,如果能对他人稍有所益,那不胜荣幸。


    回顾上半年进展尚可,下半年再接再厉!(至此上半年读书54,跑步30)


    摘记:

    老子说: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对于科学和思想的学习,首先要从破除障碍,拆掉心中的围墙开始。知识分子在面临成本和收益的选择时永远会贴上知识的标签。任何经济体,都是有资源、人力、技术约束的;即使不成规模的计划经济,也同样摆脱不了这三样。再高的门庭,也要考虑生计。我认为后现代“贵族”,无须出身于豪门家族,任何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均可以成长为后现代“贵族”,只需具备如下的两个条件即可:解决了温饱问题(因而不必考虑钱的问题);有闲暇时间,可以自由自在享受生活的快乐,精神的升华,而不是堕落。——北大经济社会学者郑也夫衡量一种生产关系优越与否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生产力发展的情况。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是衡量一切是非的最高标准、最高原则,其他任何原则都不能和这个原则并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家于光远模仿的基调,不管怎么升级换代,总是被一种无形的手牵制,让人们无法开创自己的道路。相信和信心不代表现实和困境缓解。倒不是说谁在刻意隐瞒什么,而是看世界的角度很多,不向某一特定的方向看,总有一部分“真相”怎样也看不到。——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 在地球上,如今只能清晰地分出两种人来,一种是雇佣别人的人,一种就是被雇佣的人。上班时忙忙碌碌,下班后像丧家之犬的人,像流行的“植物打僵尸”中的僵尸一样生活,已经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看法。一些纯粹无厘头的情绪作品,从一个国家传染到另一个国家。除去心灵相通、工作环境类似外,找不出更好的理由解释。不论早晚,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既然大的环境是不可控制的,你有什么理由断言自己在不可控制的环境下做到最好了呢?结论就是这很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

    《北大经济课》 郭海峰 编著,江西美术出版社,ISBN:978-7-5480-5447-4

    Processed: 0.014,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