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函数最全总结

    技术2022-07-12  107

    文章目录

    欧拉函数的内容一、欧拉函数的引入二、欧拉函数的定义三、欧拉函数的性质四、欧拉函数的计算方法(一)素数分解法(二)编程思维1.求n以内的所有素数2.求φ(n)3.格式化输出0-100欧拉函数表(“x?”代表十位数,“x”代表个位数) 五、欧拉函数相关定理以及证明(一)定理1:缩系与欧拉函数的关系(二)定理2:缩系的充要条件(三)定理3:缩系拓展1. 简单证明:(a,m)=1,(x,m)=1,故(ax,m)=1。 (四)定理4:设m>1,(a,m)=1,则aφ(m)≡1(mod m).1. 若ac≡bc(mod m),且若(m,c)则a≡b(mod m/d). (五)定理5:若p是素数,则对于每个整数a,有ap≡a(mod p).(六)定理6:设m1>0,m2>0,(m1,m2)=1,x1,x2分别通过模数m1,m2的缩系,则m2x1+m1x2通过模数m1m2的缩系.(七)定理7:欧拉函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六、欧拉函数的应用(一)应用一:证明相关题目(二)应用二:求原根个数以及全部原根1. 原根个数2. 全部原根 (三)应用三:RSA算法 测试(一)termcolor库的使用(二)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欧拉函数的内容

    欧拉函数的引入欧拉函数的定义欧拉函数的基本性质欧拉函数的计算方法欧拉函数的相关定理以及证明欧拉函数的应用

    一、欧拉函数的引入

    首先引入互质关系:

    如果两个正整数,除了1以外,没有其他公因子,我们就称这两个数是互质关系(coprime)。比如,15和32没有公因子,所以它们是互质关系。这说明,不是质数也可以构成互质关系。

    其次引进缩系得概念:

    在与模数m互素的全部剩余类中,各取一数所组成的集叫做模数m的一组缩系。

    在讨论缩系的过程中,需要引入一个常用的数论函数–欧拉函数φ(n)。

    请思考以下问题: 任意给定正整数n,请问在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之中,有多少个与n构成互质关系?(比如,在1到8之中,有多少个数与8构成互质关系?)

    计算这个值的方法就叫做欧拉函数,以φ(n)表示。在1到8之中,与8形成互质关系的是1、3、5、7,所以 φ(n) = 4。

    二、欧拉函数的定义

    定义: 欧拉函数φ(n)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上得函数,φ(n)的值等于序列0,1,2,…,n-1中与n互素的数的个数。

    此函数以其首名研究者欧拉命名(Euler’s totient function),它又称为Euler’s totient function、φ函数、欧拉商数等。

    特别的,φ(1)=1(和1互质的数(小于等于1)就是1本身)。 函数表:

    三、欧拉函数的性质

    当p是素数时,φ§=p-1。

    欧拉函数是积性函数,但不是完全积性函数。

    当且只当n可以分解成两个互质的整数之积,n = p1 × p2,则φ(n) = φ(p1p2) = φ(p1)φ(p2)

    特别的,对于两个素数p,q, φ(pq)=(p-1)(q-1)。(RSA算法应用)

    当n>2时,φ(n)都是偶数,也即φ(n)≡0(mod2)。

    简单证明,因为若n是质数p的k次幂,φ(n)=pk-pk-1=(p-1)pk-1 当p为2时,pk-1必为偶数; 当p>2时,(p-1)必为偶数。

    四、欧拉函数的计算方法

    (一)素数分解法

    1.对于一个正整数N的素数幂分解N=P1q1P2q2…Pnqn,其中,Pi为素数(1≤i≤n)。

    根据第二条性质得到:

    φ(N)=φ(P1q1P2q2…Pnqn)=φ(P1q)φ(P2q2)…φ(Pnqn)

    注意:每种质因数只有一个。 若n是质数p的k次幂,φ(n)=pk-pk-1=(p-1)pk-1,因为除了p的倍数外,其他数都跟n互质。

    简单证明:φ(n)=pk-pk-1=(p-1)pk-1

    证明: 由φ(n)的定义值,φ(pk)等于从pk减去在1,…,pk中与p不互素的数的个数。因为p是素数,故φ(pk)等于从pk减去在1,…,pk中被p整除的数的个数。而在 1,…,p,p+1,…,2p,…,pa-1 * p 中,易知p的倍数共有pa-1个,即得φ(n)=pk-pk-1=(p-1)pk-1 证完

    (二)编程思维

    利用欧拉函数和它本身不同质因数的关系,用筛法计算出某个范围内所有数的欧拉函数值。 欧拉函数和它本身不同质因数的关系: 欧拉函数 φ(N)=N{∏p|N}(1-1/p) 亦即: φ(N)=N* ∏(1-1/p)(P是数N的质因数) 如: φ(10)=10×(1-1/2)×(1-1/5)=4; 10的质因数为2,5; φ(30)=30×(1-1/2)×(1-1/3)×(1-1/5)=8; 30的质因数为2,3,5; φ(49)=49×(1-1/7)=42。 49的质因数为7。

    1.求n以内的所有素数

    #l[] def prime(n): #global l=[] # 全局变量 global l l=[] for x in range(n): #判断如果x是素数,则打印,如果不是素数就跳过 if x <2: continue for i in range(2,x): if x % i == 0: break else: l.append(x) print(l) prime(100)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2.求φ(n)

    def phi(n): ans=n for i in l: if(n%i==0): ans=ans*(1-1/i)#等价于通项,把n乘进去 return (int(ans)) phi(100) #for i in range(1,10): # print(phi(i)) 40

    3.格式化输出0-100欧拉函数表(“x?”代表十位数,“x”代表个位数)

    步骤一:输出表头和表格横向数值 print("{:>40}".format("0~100欧拉函数表(“x?”代表十位数,“x”代表个位数)")) print() print ("{:>6}".format("φ(n)"),end='') for x in range(0,10): print ("{:>6}".format(x),end='') 0~100欧拉函数表(“x?”代表十位数,“x”代表个位数) φ(n) 0 1 2 3 4 5 6 7 8 9 步骤二:输出表格横向和纵向数值 print("{:>40}".format("0~100欧拉函数表(“x?”代表十位数,“x”代表个位数)")) print() print ("{:>6}".format("φ(n)"),end='') for x in range(0,10): print ("{:>6}".format(x),end='') for x in range(0,10): print ("\n") print ("{:>6}".format(str(x)+"?"),end='') 0~100欧拉函数表(“x?”代表十位数,“x”代表个位数) φ(n)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步骤三: 输出最终效果 import termcolor #title=termcolor.colored("0~100欧拉函数表(“x?”代表十位数,“x”代表个位数)",'white','on_red',['bold']) title=termcolor.colored("0~100欧拉函数表(“x?”代表十位数,“x”代表个位数)",color=None,on_color=None,attrs=['bold']) #加粗 print("{0:^70}".format(title)) print() print ("{:>7}".format("φ(n)"),end='') for x in range(0,10): print ("{:>7}".format(x),end='') for x in range(0,10): a=x*10 print ("\n") print ("{:>8}".format(str(x)+"?"),end='') for y in range(0+a,10+a): print("{0:>7}".format(phi(y)),end='') print() print() #print("φ(100)=",phi(100)) print("{:>40}{:}".format("φ(100)=",phi(100))) 0~100欧拉函数表(“x?”代表十位数,“x”代表个位数) φ(n)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1 2 2 4 2 6 4 6 1? 4 10 4 12 6 8 8 16 6 18 2? 8 12 10 22 8 20 12 18 12 28 3? 8 30 16 20 16 24 12 36 18 24 4? 16 40 12 42 20 24 22 46 16 42 5? 20 32 24 52 18 40 24 36 28 58 6? 16 60 30 36 32 48 20 66 32 44 7? 24 70 24 72 36 40 36 60 24 78 8? 32 54 40 82 24 64 42 56 40 88 9? 24 72 44 60 46 72 32 96 42 60 φ(100)=40

    五、欧拉函数相关定理以及证明

    (一)定理1:缩系与欧拉函数的关系

    模数m的一组缩系含有φ(m)个数。

    (二)定理2:缩系的充要条件

    若a1,…,aφ(m)是φ(m)个与m互素的整数,则a1,…,aφ(m)是模数m的一组缩系的充要条件是它们两两对模数m不同余。

    定理1和定理2,根据缩系和欧拉函数的定义显然成立。

    (三)定理3:缩系拓展

    若(a,m)=1,x通过模数m的缩系,则ax也通过模数m的缩系。

    证:当x通过模数m的缩系,则ax通过φ(m)个整数,由于(a,m)=1,(x,m)=1,故(ax,m)=1。若ax1≡ax2(mod m),可得x1≡x2(mod m),与所设x通过模数m的缩系矛盾,故ax通过模数m的缩系。 证完

    特别说明:根据定理:整数a,b对模数m同余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a-b. 易得,ax1≡ax2(mod m)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ax1-ax2=a(x1-x2), 又因为,(ax,m)=1,所有当且仅当,x1≡x2(mod m),结论成立。

    1. 简单证明:(a,m)=1,(x,m)=1,故(ax,m)=1。

    ①:当m=0时,a=±1,结论成立。 ②:当a=0时,m=±1,且(0,m)=(0,m),结论成立。 ③:当am≠0时,(a,m)=(a(x,m),m)=((ax,am),m)=(ax,m(a,1))=(ax,m),结论成立。 证完

    (四)定理4:设m>1,(a,m)=1,则aφ(m)≡1(mod m).

    证: 设 r1,r2,…,rφ(m)是模数m的一组缩系,则由定理3,ar1,ar2,…,arφ(m)也是模数m的一组缩系,故 (ar1)(ar2)…(arφ(m))≡r1r2…rφ(m)(mod m), 即 aφ(m)r1r2…rφ(m)≡r1r2…rφ(m)(mod m) ① 由于 (ri,m)=1,i=1,2,…,φ(m), 故 (r1r2…rφ(m),m)=1. ② 根据定理:若ac≡bc(mod m),且若(m,c)则a≡b(mod m/d). 再由②和①得 aφ(m)≡1(mod m). 证完

    1. 若ac≡bc(mod m),且若(m,c)则a≡b(mod m/d).

    简单证明: 因为m|c(a-b),故m/d|c/d(a-b),又因(m/d,c/d)=1,便知m/d|(a-b). 证完

    (五)定理5:若p是素数,则对于每个整数a,有ap≡a(mod p).

    由定理4立刻推得定理5,它通常叫做费马小定理。

    简单证明: ①:若a不是p的倍数,又因p为素数,则有(a,p)=1, 则由欧拉定理可得,也即定理4,aφ(m)≡1(mod m), 又根据性质1,得到φ§=p-1,所以ap-1≡1(mod p), 等式两边乘以a,可得ap≡a(mod p). ②:若a是p的倍数,也即不互质,a(mod p)≡ap(mod p)≡0, 可以表示为:ap≡a(mod p). 证完

    (六)定理6:设m1>0,m2>0,(m1,m2)=1,x1,x2分别通过模数m1,m2的缩系,则m2x1+m1x2通过模数m1m2的缩系.

    证: 首先证明(m2x1+m1x2,m1m2)=1。否则,有素数p,p|m2x1+m1x2,p|m1m2。如p|m1,则p|m2x1,而p∤x1,故p|m2,此与(m1,m2)=1矛盾;如p|m2,可得出相同的矛盾。这就证明x1,x2分别通过模数m1和m2的缩系时,φ(m1)* φ(m2)个数m2x1+m1x2均与m1m2互素。

    反之,凡与m1m2互素之a有 a≡m2x1+m1x2(mod m1m2),(x1,m1)=(x2,m2)=1. ③

    这是因为,由定理:设m1>0,m2>0,(m1,m2)=1,而x1,x2分别通过模数m1,m2的完全剩余系,则m2x1+m1x2通过模数m1m2的完全剩余系. 知有x1和x2使a≡m2x1+m1x2(mod m1m2),所以只需证明当(a,m1m2)=1时,(x1,m1)=(x2,m2)=1。如果(x1,m1)>1,则有素数q,q|x1,q|m1。而a≡m2x1+m1x2(mod m1m2),由此推出q|a,与(a,m1m2)=1矛盾,故(x1,m1)=1。同理可证(x2,m2)=1。

    最后,再由设m1>0,m2>0,(m1,m2)=1,而x1,x2分别通过模数m1,m2的完全剩余系,则m2x1+m1x2通过模数m1m2的完全剩余系. 知m2x1+m1x2中任两个对模数m1m2不同余。 证完

    由定理6,立得 推论: 若(m1,m2)=1,则φ(m1m2)=φ(m1)φ(m2).

    (七)定理7:欧拉函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对于一个正整数n的素数幂分解n=P1q1P2q2…Pnqn,其中,Pi为素数(1≤i≤n),则φ(n)=n(1-1/P1)…(1-1/Pn).

    证明过程参考1.4.1以及定理6的推论。

    六、欧拉函数的应用

    (一)应用一:证明相关题目

    证明:设n≥1,则有∑φ(n)=n,其中d|n,d>0.

    证:对于一个正整数n的素数幂分解n=P1q1P2q2…Pnqn,其中,Pi为素数(1≤i≤n),d|n。

    d=∑∑…∑P1x1P2x2…Pnxn(0≤x1≤q1,0≤x2≤q2,…,0≤xn≤qn)

    所以,∑φ(n)=∑∑…∑φ(P1x1P2x2…Pnxn)(0≤x1≤q1,0≤x2≤q2,…,0≤xn≤qn)

    根据推论6可得 ∑φ(n)=∑φ(P1x1) ∑φP2x2) … ∑φ(Pnxn) (0≤x1≤q1,0≤x2≤q2,…,0≤xn≤qn)

    根据1.4.1展开得

    =[1+(P1 -1)+(P12-P1)…(P1q1-P1q1-1)] [1+(P2 -1)+(P22-P2)…(P2q2-P2q2-1)] … [1+(Pn -1)+(Pn2-Pn)…(Pnqn-Pnqn-1)] =P1q1P2q2…Pnqn =n 证完

    (二)应用二:求原根个数以及全部原根

    1. 原根个数

    若模m有原根,则原根共有φ(φ(m))个。

    2. 全部原根

    特别地,若m=p为素数,则模p共有φ(p-1)个原根,并且若g为模p的一个原根,则模p的全部原根为{gk|1≤k≤φ( p ),(φ( p ), k)=1}。

    (三)应用三:RSA算法

    RSA算法的具体描述如下: (1)任意选取两个不同的大素数p和q计算乘积n=pq,φ(n)=(p-1)(q-1) ;

    (2)任意选取一个大整数e,满足gcd(e,φ(n))=1 ,整数e用做加密钥(注意:e的选取是很容易的,例如,所有大于p和q的素数都可用);

    (3)确定的解密钥d,满足 (de)modφ(n)=1,即de=kφ(n)+1,k≥1 是一个任意的整数;所以,若知道e和φ(n),则很容易计算出d;

    (4)公开整数n和e,秘密保存d;

    (5)将明文m(m<n是一个整数)加密成密文c,加密算法为

    c=E(m)=memodn

    (6)将密文c解密为明文m,解密算法为

    m=D( c )=cdmodn

      然而只根据n和e(注意:不是p和q)要计算出d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人都可对明文进行加密,但只有授权用户(知道d)才可对密文解密 。

    测试

    (一)termcolor库的使用

    import termcolor dir(termcolor) ['ATTRIBUTES', 'COLORS', 'HIGHLIGHTS', 'RESET', 'VERSION', '__ALL__', '__builtins__', '__cached__', '__doc__', '__file__', '__loader__', '__name__', '__package__', '__spec__', 'colored', 'cprint', 'os', 'print_function'] help(termcolor) Help on module termcolor: NAME termcolor - ANSII Color formatting for output in terminal. FUNCTIONS colored(text, color=None, on_color=None, attrs=None) Colorize text. Available text colors: red, green, yellow, blue, magenta, cyan, white. Available text highlights: on_red, on_green, on_yellow, on_blue, on_magenta, on_cyan, on_white. Available attributes: bold, dark, underline, blink, reverse, concealed. Example: colored('Hello, World!', 'red', 'on_grey', ['blue', 'blink']) colored('Hello, World!', 'green') cprint(text, color=None, on_color=None, attrs=None, **kwargs) Print colorize text. It accepts arguments of print function. DATA ATTRIBUTES = {'blink': 5, 'bold': 1, 'concealed': 8, 'dark': 2, 'rever... COLORS = {'blue': 34, 'cyan': 36, 'green': 32, 'grey': 30, 'magenta': ... HIGHLIGHTS = {'on_blue': 44, 'on_cyan': 46, 'on_green': 42, 'on_grey':... RESET = '\x1b[0m' VERSION = (1, 1, 0) __ALL__ = ['colored', 'cprint'] print_function = _Feature((2, 6, 0, 'alpha', 2), (3, 0, 0, 'alpha', 0)...

    ​ ​

    print(termcolor.colored("error","red")) [31merror[0m print(termcolor.colored("error","red",'on_red',['red', 'bold'])) --------------------------------------------------------------------------- Key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ipython-input-125-7c06270d31d5> in <module> ----> 1 print(termcolor.colored("error","red",'on_red',['red', 'bold'])) c:\users\tianjie\test1\lib\site-packages\termcolor.py in colored(text, color, on_color, attrs) 110 if attrs is not None: 111 for attr in attrs: --> 112 text = fmt_str % (ATTRIBUTES[attr], text) 113 114 text += RESET KeyError: 'red' from termcolor import colored, cprint text = colored('Hello, World!', 'white','on_red',attrs=['reverse', 'bold']) print(text) cprint('Hello, World!', 'green', 'on_red') [1m[7m[41m[37mHello, World![0m [41m[32mHello, World![0m

    (二)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声明和定义不能同时进行

    a=2 #print(a) def sum(b): #print(a) #会报错 #global a=3 #会报错 global a #声明 a=3 print(a) print(a) sum(5) sum(6) 2 3 3 a=2 print(a) def sum(b): #print(a) #会报错 #global a=3 #会报错 global a #声明 a=3 print(a) print(a) #调用前 sum(5) print(a) #调用后 sum(6) 2 2 3 3 3
    Processed: 0.011,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