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7.6 7.7 7.8 7.13 7.23 8.9
改进:整理导图,知识体系化
(1)设计的一个原则:——可视性 可视性要表现的就是操作意图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匹配,并且要让用户看出物品之间的关键差异; (2)自然信号的使用:——自然设计 (3)日常生活问题中应用的设计原则:注重可视性、给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线索、让用户得到操作动作的反馈;——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物质心理学)
(4)物质心理学:一门研究物品预设途径的学问。
预设用途:物品被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其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用来做和途径的基本性能。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需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如果简单物品也需要用图解、标志和说明书来解释操作方法,这个设计就是失败的;(5)两万种日用品的接触:人类思维和认知心理学+日用品心理学+产品的设计
日用品心理学:物品外观提供的信息中。产品的设计:设计人员把操作方法明朗化,并利用人们已知的其他物品。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设计者把对人的理解和对物品功能的理解联系起来。(6)概念模型:物品的表面结构,尤其是物品的预设用途、限制条件和匹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该物品的使用方法。例如:剪刀的设计突出了概念模型,并有效利用了预设用途和限制条件。
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1) 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型;2)可视性
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型 好的概念模型使我们能够预测操作行为的效果。日用品的概念模型无须很复杂;所需要了解的就是控制器和操作结果之间的关系。概念模型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心理模型的一部分。心理模型是指人们通过经验、训练和交到,对自己、他人、环境以及接触到的事物形成的模型。一种物品的心理模型大多产生于人们对该物品可感知到的功能和可是结构进行解释的过程中。物品的可视部分:系统表象(system image)设计模型——系统表象(渠道)——用户模型 可视性 现代电话系统的例子:最大问题缺乏可视性;并且概念模型不恰当。汽车很多的控制器和功能,但却比电话系统易学易用:可视程度高。控制和被控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自然匹配关系:每一控制器只有单一的功能,因此信息反馈清晰快捷,整个系统易被用户理解。在汽车的设计中,用户意图、操作步骤和操作结果之间的关系十分具体、明确。如果产品的设计符合可视性原则,用户一看就能知道产品的各项功能以及各个控制器的作用。如果控制器的位置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明确,用户操作起来就会很方便也就无需记住各项使用说明。反馈:控制科学和信息理论中一个常用的概念。向用户提供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的结果。
评判:
心理模型 错误的心理模型:
行动的七阶段分析可用于辅助产品的设计,为设计人员提供一套基本问题,以便检查该设计是否已将评估和执行鸿沟填平。
应用行动七阶段分析法提出设计中的问题: ——>一般来说,行动的每一阶段都需要自身独特的设计策略,问题也往往出在这些阶段上。 ——>图中列出的问题都相当简单,但却总结出了本书第一章中介绍的优秀设计原理
可视性:一看便知物品的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
正确的概念模型:设计人员提供给用户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使操作键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保持一致。
正确的匹配:可以判定操作与结果, 控制器与其功能、系统状态和可视部分之间的关系。
反馈:能够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的反馈信息。
——>使用上的便利并非偶然,而是设计人员精心考虑的结果。
陈述性知识: (1)各类事实和规则; (2)知识医用文字表达,也易于传授;
程序性知识: (1)难以用文字、甚至不可能用文字表述清楚;大多是下意识的; (2)最好的教授方法是示范,最佳的学习方法练习
——>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轻易地从外界获取知识、设计人员为用户提供了大量帮助记忆的方法。 ——>总之,人们善于安排环境,使之提供大量的备忘信息。
限制因素本身并不能决定哪一种操作方法是对的,错误在所难免,但却能够减轻学习负担。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他越是绞尽脑汁地想,越是糊涂,根本回忆不起来“芝麻”这个词。 卡西姆未能离开山东,强盗回来后,砍掉了他的脑袋,直接了他的尸体。
目前对我们有用的记忆有以下三类: (1)记忆任意性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与已知信息业务特殊关系 ——>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这种记忆方法的记忆效果最差)。 (2)记忆相关联的信息: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或与其他已知信息相关联
组织结构大大减轻记忆负担:识记材料如果有意义,符合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我们就可对其进行理解、解释和整合。一些规则和限制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将那些表面上杂乱无章、毫无关联的事务组合在一起。一个好的心理模型可以使事务具备某种意义:看似无规律的动作经过解释北欧赋予某种意义之后,会变得很自然,对事物进行适当节食的方法并非显而易见,它本身也是一种知识,需要靠探索才能发现。(3)通过理解进行记忆:可以通过解释过程演绎而来,无须储存在记忆中
(1)对信息进行解释加工: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需要靠探索才能发现 (2)对信息材料进行解释处理后具备意义,就能进入长时记忆,对信息进行储存和处理。——>自然匹配关系
——>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更有效果的记忆方式
人类擅长对事物进行解释,这是1人类学习、记忆、理解外部世界的基础。根据心理模型可以演绎出所需行动的写,从而使学习简单化;遇到意外情况时,心理模型的价值更为突出。面对不熟悉的或是全新的情况时,人们可以用心理模型推断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不论做什么事,人们都习惯建立心理模型:所以要提供正确的模型。 ——>心理模型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使你预测出在新环境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心理模型必须要是争取的。四种不同的限制因素——物理结构、语意、文化和逻辑(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中出现,足以用来明晰正确的操作方法)
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因素 (1)的价值在于:物品的外部特性决定了它的操作方法。 (2)如果用户恰当利用这种限制因素,就能有效地控制可能的操作方法(至少将正确的操作方法突显处理) (3)例子:下雨天急用钥匙打开车门:那种插入都可以快速打开语意上的限制因素 (1)是指利用某种情况的含义来限定可能的操作办法 (2)语意限制依靠的是我们对情况和外部世界的理解;这种知识可以提供非常有效,且很重要的操作线索;文化限制因素 (1)文化惯例来限定物品的操作办法 (2)每种文化都有一套社交行为准则,以基模的形式在头脑中好得以体现,基模就是:知识结构,由一般规则和信息组成(主要用于解释情况,指导人们的行为)逻辑限制因素 (1)不是物理限制因素,也不是文化和语意信息,就是逻辑的限制因素了; (2)自然匹配应用的就是逻辑限制因素人类的思维模式: 逻辑条理性:推理 联结
打破旧的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游戏与消遣活动的挑战性
不愿在日常活动上浪费时间和脑力; 从而日常活动的结构不是很浅就是很窄,从而降低了在头脑中进行规划或计算的必要性。
下意识思维:模式匹配过程
人类的一大优点,善于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总趋势(结构),善于辨认新旧经验之间的关系,善于概括,并能够根据少数几个市里推断出一般规律(也可能是不足之处);有意识思维:缓慢而费力,工具:形式逻辑、数学和决定理论;
进展缓慢,且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次序地展开;主要靠短时记忆,因此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量。(——与丼字游戏类似,可以利用对称性提前把开局的集中基本走法和相应的正确对策策略记住。)但是找到信息条目的合理组织结构,克服记忆上的局限性,有意识记忆一次不可能储存15个毫无关联的条目,加以组织形成某种结构,就可以进入有意识记忆中;人类利用对信息进行重组的能力,借助理解和解释,克服了工作记忆容量小的问题,是储存在有意识记忆中的信息量激增。正是由于这两种思维模式,人来才会有创造性的发现和知识上的飞跃; 但要避免概念上的错误和失败。
错误的发生:以经验主义为主导的判断与操作;
设计出可以容错的系统(失误与差错) 警报装置:注意正面和负面影响 强迫性功能(工业安全领域:连锁、内锁、外锁):物理限制因素,认真考虑后果,设想一下用户会不会故意破坏产品的强迫性功能;尽量降低不便的程度,同时保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