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能够在大学的时候,在那么多专业里面选择了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才为后面成为程序媛埋下了伏笔。刚上大学的时候,其实代码敲得超级不熟练,因为中学期间都是埋头做题,条件原因也没有自己的电脑,所以连打字都不能够很熟练,得偶尔盯着键盘,才能知道字母在哪里。(虽然小学中学都有计算机课程,一周一节的那种,但是根本不够用啊)。进入大学前夕,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毕竟是报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电脑是必备啊。
大学第一堂c语言上机实践课,敲教学案例,得盯一下屏幕,再盯一下键盘,再盯一下屏幕,这种状态,现在想想那种状态还挺好笑的,后面就下载练字软件,练习盲打,通过打字软件里面的掉苹果游戏来练习键盘速读与手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终于可以算双手放在键盘上,眼睛盯着屏幕,畅通无阻的敲代码了,当然前提是思路不受阻的情况下。
大学的时候,学校开了C语言,java语言,后面知道有python这种语言存在,真的是感觉有一道曙光啊,我特别喜欢python语言的风格,不谈别的,就拿没有那些花括号来说,就感觉很妙啊,只需要靠缩进就可以来区别代码的层级关系,看着很舒服。
读书的时候,总恨不得快点毕业,但是真的毕业了,又真的很怀念在读书的时光。突然有些感慨,人真的很容易对过往的岁月进行过滤筛选,能够记起的都是很美好的事请,要不然怎么那么多人追忆过去呢。在大学的时候,做的最多的就是编程和摄影摄像。编程是专业,摄影摄像是爱好。有时候为了去拍摄学校活动,请过假,为了剪辑视频和多媒体技术部的小伙伴们在办公司通过宵(通宵剪视频,修照片,因为要赶在第二天尽快将视频图片发布出来),也有为了学习问题,一整天埋在图书馆。读书的时候,觉得遇到了大难题,偶尔会抱怨生活不如意,但是现在想想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需要像当初那样纠结,所以我想为什么社会经验越丰富的人越淡定沉淀的原因吧。
刚毕业时,白纸一张的时候,去面试,很紧张,因为自己的项目都是学校里面做过的简单项目,怕面试官问到项目上的问题,但是现在想想,其实刚毕业,面试官真的会比那些社招要求放宽许多,只要表达出有强烈的学习上进心及学习力以及不差的专业素养,基本就能过。 真的很感谢大四实习的公司(智能客服机器人开发,问答系统,后台系统,也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后面也有留下转正,以及面试我的面试官,后来也是我工作中师父,第一份工作的指路人,给了我许多帮助,脾气也很好,遇到问题,请教后,引导我,会给我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后来在公司中也遇到了其他优秀的同事,真的,在我看来,我感觉当程序员真的还挺不错,虽然有时候会加班,但是感觉加班的时间都是在成长的过程,刚进公司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住的地方和公司就一个地铁站,很近,走路就不到20分钟,平时上班会选择坐地铁(地铁2元)或是公交(8毛),但是偶而准时下班的时候,会选择走路回家,因为这个时候,地铁口是人山人海排着队呢,当然偶尔工作没完成,或者还有工作思路没有想通,会留在公司里面加加班,当然这个时候大多是想等地铁不是那么拥挤的情况下再回家。 周六周末的时候有时候会选择一天,去公司看看代码,看看书,真的,我现在想起来是最享受那个时候了,周六的时候,因为公司是门是指纹锁,所以周六也是可以去公司的。 周末的时候去公司跟平常上班在工位上的感觉完全不同,就很安静,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有时候也会有个别的别的同事也在(可能是一样的想法),可以不用想公司的业务代码,就安静的看看别的技术书,学习下其它的额外技术,扩充自己的技术栈,真的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当然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上一周的工作内容,做一个复盘,让自己的今后的路更加清晰。
记忆最深的是部门每周都会有paperweekly,部门主管在git上选了一套总结较为全的算法相关学习资料,每周固定一天下班后7点开始进行技术分享,分享完后,当场用random随机选取下一周要负责分享的人,不管你之前有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工作之余花一周的时间去弄懂,然后下周你就作为分享人进行分享。 组里面成员有十几个人,轮流着来,很有幸,我居然被抽到过三次。记忆很是深刻啊,第一次记得就要讲机器学习概论,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听过机器学习,只是没有系统学习过,现在有这么个机会,让我作为一个分享者去分享我所了解的机器学习,当然这个时候,组里的伙伴给我介绍西瓜书,花书等,所以我就去西瓜书结合西瓜书的例子进行了一些概念理解,然后做成讲演ppt,当然第一次讲,留下了些许遗憾,毕竟我理解的还是一些基础概念,是组里的伙伴们花费时间来听我讲,当然我讲的这些,他们都已经是很熟悉了,但是还会给我提问题,由于时间较短,准备还不充分,有些问题覆盖的还不是那么全,但是这给了我很大成长,到了后面第二次数值基础计算,第三次xgboost原理,到了第三次获得了learder的肯定,虽然有不足,但是进步很大,虽然分享人是random的,但是真的是很感谢这个随机,让我有多次机会表现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当然这其中让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真的是做技术的感觉技术是学不完的,但是应该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也许努力着,努力着,有一天你就是别人眼中的大佬了,毕竟技术行业就是要前江后浪推前浪啊,一浪更比一浪高啊。
后来,毕业后从白纸变成有工作经验的工作者后再去面试,面试官最常问的问题就是:
1、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难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随便什么方向,都可以,技术问题,沟通问题)
2、在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比如解决了什么工作瓶颈,用了什么技术
其实这类型的问题,几乎每个面试官在让自我介绍后,就接着跟这类型的问题了。对于这类型的问题,我觉得约莫就是面试官想要让你自我发挥,然后再在你自我发挥的基础上,找到你工作上的常用技术点作为问题切口,展开后面的技术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回答得好,就可以让你与面试官接下来的面试问题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你能够很清晰的描述你在工作上遇到的技术困难,及如何解决的,可以肯定的一点,你有对你平常的工作进行复盘总结,会深究技术细节,有一定的自我发展的学习力。当然有些人会在面试的时候突击准备,当然能够通过突击准备能够准备好的,当然也代表着能力,证明平时还是有技术积累的,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面试是时候的的问题,就是你平时工作的时候多问一句自己为什么,再走近一步,就能够应对了。当然这也让我有很大的感触,技术能力不是记住,而是动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自己此时能够想起来的感想进行记录下来,也许之后再来看,或许会有些观点很幼稚,但是这就是我此时的大脑里划过的一些思路。做为一个程序员,我其实一直都有一个小说家的梦,由自己创造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生,让他们在思想的平行世界里生存真的很酷,奈何文笔有限,一直都没有想好怎么动笔,将自己脑海里的故事将它具象化。我一直觉得 未来可能是会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但是文字创作工作者永远都不可能被替代,虽然现在已经有自动写诗,写作文的机器人了,但是我认为未来文字工作者还是永远不可能被替代。
代码可以改变世界吗?也许可以!
但是文字可以创造世界啊,非常喜欢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喜欢他的作品 《三体》
另外在学习技术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去搜索相关语言或框架或工具库的作者,感觉每一个作者都是一个神奇励志的存在啊,比如python的开创者,吉多 范罗苏姆,这个语言居然是他在1989年的圣诞节闲的无事的时候写的。
还有python的网络请求库requests的作者 Kenneth Reitz,从前是个厉害的小胖程序员,后来励志减肥成为型男,关键还喜欢摄影,还有许多其它的爱好,敬佩。
每次看到大佬的传奇经历,就会想,每一个程序员都是潜力股,没有什么事是程序员做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他还没有准备做,所以也许之后,我真的会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写出来哦。
共勉。 --2020年下半年的第二天(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