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javascript计划七:深入浅出Event loop

    技术2022-07-15  97

    为什么javascript是单线程?

    因为最初javascript就是为了和浏览器交互而诞生的,如果 JS 是门多线程的语言话,我们在多个线程中处理 DOM 就可能会发生问题(一个线程中新加节点,另一个线程中删除节点),当然可以引入读写锁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避免复杂性,设计者还是把它设计成单线程模式。

    后来,HTML5提出Web Worker标准, 允许JavaScript脚本创建多个线程,但是子线程完全受主线程控制,且不得操作DOM,所以这个新标准并没有改变JavaScript单线程本质。

    Event Loop(浏览器、node)

    什么是Event Loop?

    一句话总结:Event Loop就是javascript运行机制。

    为什么要有Event Loop?

    因为Javascript设计之初就是一门单线程语言,因此为了实现主线程的不阻塞,Event Loop这样的方案应运而生。

    任务队列

    单线程就意味着,所有任务需要排队,前一个任务结束,才会执行后一个任务。如果前一个任务耗时很长,后一个任务就不得不一直等着。

    如果排队是因为计算量大,CPU忙不过来,倒也算了。

    但是很多时候CPU是闲着的,因为IO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很慢(比如Ajax操作从网络读取数据),不得不等着结果出来,再往下执行。

    JavaScript语言的设计者意识到,这时主线程完全可以不管IO设备,挂起处于等待中的任务,先运行排在后面的任务。等到IO设备返回了结果,再回过头,把挂起的任务继续执行下去。

    于是,所有任务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同步任务(synchronous),另一种是异步任务(asynchronous)。

    同步任务指的是:在主线程上排队执行的任务,只有前一个任务执行完毕,才能执行后一个任务。

    异步任务指的是:不进入主线程、而进入"任务队列"(task queue)的任务,只有"任务队列"通知主线程,某个异步任务可以执行了,该任务才会进入主线程执行。

    (1)所有同步任务都在主线程上执行,形成一个执行栈(execution context stack)。

    (2)主线程之外,还存在一个"任务队列"(task queue)。只要异步任务有了运行结果,就在"任务队列"之中放置一个事件。

    (3)一旦"执行栈"中的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毕,系统就会读取"任务队列",看看里面有哪些事件。那些对应的异步任务,于是结束等待状态,进入执行栈,开始执行。

    (4)主线程不断重复上面的第三步。

    只要主线程空了,就会去读取"任务队列",这就是JavaScript的运行机制。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

    任务队列分类

    不同的任务源会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务队列(task queue)中。

    任务源可以分为 微任务(microtask-在 ES6 规范中,microtask 称为 jobs) 和 宏任务(macrotask-在 ES6 规范中,macrotask 称为 task)。

    浏览器的Event loop

    微任务:promise、MutationObserver

    宏任务:script、setTimeout、setInterval、requestAnimationFrame、I/O

    Event loop 执行顺序:

    执行同步代码(script标签里面的代码---main script),这属于宏任务执行栈为空,查询是否有微任务需要执行执行所有微任务必要的话渲染 UI然后开始下一轮 Event loop,执行宏任务,然后到第二步

    总结:宏任务->微任务->宏任务->微任务(这样循环)直至执行栈为空

    通过上述的 Event loop 顺序可知,如果宏任务中的异步代码有大量的计算并且需要操作 DOM 的话,为了更快的 界面响应,我们可以把操作 DOM 放入微任务中。

    好了,我们看例子:

    console.log('执行 script start')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执行 setTimeout') }, 0)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执行 Promise') resolve("执行 promise resolve") }).then(function(res) { console.log(res) }) for(let i=0; i<10000; i++) { console.log(i) } console.log('执行 script end') // 执行 script start // 执行 Promise // 0 // 1 // ... // 9999 // 执行 script end // 执行 promise resolve // 执行 setTimeout

    就不用讲解了,自行补充,如果有兴趣可以留言。

    讲讲setTimeout

    setTimeout() :在指定的毫秒数后调用函数或计算表达式。

    HTML5标准规定了setTimeout()的第二个参数的最小值(最短间隔),不得低于4毫秒,如果低于这个值,就会自动增加。

    在此之前,老版本的浏览器都将最短间隔设为10毫秒。

    另外,对于那些DOM的变动(尤其是涉及页面重新渲染的部分),通常不会立即执行,而是每16毫秒执行一次。

    这时使用requestAnimationFrame()的效果要好于setTimeout()。

    需要注意的是,setTimeout()只是将事件插入了"任务队列",必须等到当前代码(执行栈)执行完,主线程才会去执行它指定的回调函数。要是当前代码耗时很长,有可能要等很久,所以并没有办法保证,回调函数一定会在setTimeout()指定的时间执行(看上面例子就知道了)。

    讲讲setInterval

    setInterval() :指定某个任务每隔一段时间就执行一次,也就是无限次的定时执行,直到 clearInterval() 被调用或窗口被关闭。

    HTML5标准规定了setInterval()的第二个参数的最小值(最短间隔),不得低于10毫秒,如果低于这个值,就会自动增加。

    setInterval()将事件插入"任务队列",跟settimeout一样。

    讲讲requestAnimationFrame

    requestAnimationFrame 比起 setTimeout、setInterval的优势主要有两点:

    1、requestAnimationFrame 会把每一帧中的所有DOM操作集中起来,在一次重绘或回流(重排)中就完成,并且重绘或回流(重排)的时间间隔紧紧跟随浏览器的刷新频率,一般来说,这个频率为每秒60帧。

    2、在隐藏或不可见的元素中,requestAnimationFrame将不会进行重绘或回流,这当然就意味着更少的的cpu,gpu和内存使用量。

    如果你有循环定时器的需求,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来requestAnimationFrame实现:

    function setInterval(callback, interval) { let timer const now = Date.now let startTime = now() let endTime = startTime const loop = () => { timer =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loop) endTime = now() if (endTime - startTime >= interval) { startTime = endTime = now() callback(timer) } } timer =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loop) return timer } let a = 0 setInterval(timer => { console.log(1) a++ if (a === 3) cancelAnimationFrame(timer) }, 1000)

    屏幕刷新频率:屏幕刷新率是指显示器的屏幕每秒钟会刷新多少次。

    目前,大部分的显示器的刷新频率为60次/秒,也就是说,屏幕刷新的间隔时间为大约1000/60=16.67ms。

    所以,一般来说,如果动画的执行频率跟屏幕的刷新频率一致,动画看起来就可以达到流畅的极限

    首先 requestAnimationFrame 自带函数节流功能,基本可以保证在 16.6 毫秒内只执行一次(不掉帧的情况下),并且该函数的延时效果是精确的,没有其他定时器时间不准的问题,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该函数来实现 setTimeout。

    node的Event loop

    我们都知道Node.js 是一个基于 Chrome V8 引擎的 JavaScript 运行环境,也就是能够让js在服务端运行。

    但是Node中的Event Loop是用libuv模拟的,它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线程,形成一个Event Loop,以异步的方式将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给V8引擎。

    微任务:promise、process.nextTick、setImmediate

    宏任务:script、setTimeout、setInterval、I/O

    Node 中的 Event loop 和浏览器中的不相同,Node 的 Event Loop 分为 6 个阶段,它们会按照顺序反复运行。每当进入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都会从对应的回调队列中取出函数去执行。当队列为空或者执行的回调函数数量到达系统设定的阈值,就会进入下一阶段。

    timers

    imers 阶段会执行 setTimeout()和 setInterval()回调,并且是由 poll 阶段控制的。

    一个 timer 指定的时间并不是准确时间,而是在达到这个时间后尽快执行回调,可能会因为系统正在执行别的事务而延迟。

    下限的时间有一个范围:[1, 2147483647] ,如果设定的时间不在这个范围,将被设置为 1。

    I/O

    I/O 阶段会执行除了 close 事件,定时器和 setImmediate 的回调。

    idle, prepare

    idle, prepare 阶段内部实现。

    poll

    poll 阶段很重要,这一阶段中,系统会做两件事情:

    执行到点的定时器执行 poll 队列中的事件

    并且当 poll 中没有定时器的情况下,会发现以下两件事情:

    如果 poll 队列不为空,会遍历回调队列并同步执行,直到队列为空或者系统限制如果 poll 队列为空,会有两件事发生 如果有 setImmediate 需要执行,poll 阶段会停止并且进入到 check 阶段执行 setImmediate如果没有 setImmediate 需要执行,会等待回调被加入到队列中并立即执行回调

    如果有别的定时器需要被执行,会回到 timer 阶段执行回调。

    check

    check阶段执行setImmediat()的回调。

    close callbacks

    close callbacks 阶段执行 close 事件

    例如:

    console.log("---script----")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out1')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promise1') })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promise2') }) }, 0)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out2')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promise3') }) }, 0)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script- promise') })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script- nextTick') }) for (let i=0; i< 100; i++) { console.log(i) } console.log("---end script----") // ---script---- // 0 // 1 // .... // 99 // ---end script---- // script- nextTick // script- promise // timeout1 // promise1 // promise2 // timeout2 // promise3

    讲解:

    先执行script里面的代码,执行console.log("---script----"),

    把第一个定时器setTimeout扔进宏任务,

    把第二个定时器扔进宏任务,

    把script里的Promise扔进微任务,

    把script里的process扔进微任务,

    执行到forconsole.log(i)

    for结束,执行console.log("---end srcipt----")

    检查微任务,发现process,执行console.log('script- nextTick')

    检查微任务,发现Promise,执行console.log('script- promise')

    微任务执行完,开始检查宏任务,发现第一个定时器

    执行console.log('timeout2'),把第一个Promise扔进微任务,把第二个Promise扔进微任务

    宏任务执行完,这时候检查微任务,发现有两个,依次console.log('promise1'),console.log('promise2')

    现在在检查宏任务发现第二个定时器,执行console.log('timeout2'),发现Promise把它扔进微任务,

    当前宏任务执行完,检查微任务,执行Promise,console.log('promise3')

    个别例子:

    并且在 Node 中,有些情况下的定时器执行顺序是随机的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setImmediate(() => { console.log('setImmediate') })

    讲解:

     可能输出 setTimeout、setImmediate

    可能也会相反的输出,这取决于性能

    因为可能进入 event loop 用了不到 1 毫秒,这时候会执行 setImmediate

    否则会执行 setTimeout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顺序是相同的

    var fs = require('fs') fs.readFile(__filename, ()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out') }, 0) setImmediate(() => { console.log('immediate') }) })

    讲解:

    因为 readFile 的回调在 poll 中执行

    发现有 setImmediate ,所以会立即跳到 check 阶段执行回调

    再去 timer 阶段执行 setTimeout

    所以以上输出一定是 setImmediate,setTimeout

    上面介绍的都是 宏任务(macrotask )的执行情况,微任务(microtask )会在以上每个阶段完成后立即执行。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1')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 }, 0)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2')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 0)

    讲解:

    以上代码在浏览器和 node 中打印情况是不同的

    浏览器中一定打印 timer1, promise1, timer2, promise2

    node 中可能打印 timer1, timer2, promise1, promise2

    也可能打印 timer1, promise1, timer2, promise2

    Node 中的 process.nextTick 会先于其他 微任务(microtask )执行。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1')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 }, 0)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nextTick') }) // nextTick, timer1, promise1

    参考:

    https://juejin.im/post/59e85eebf265da430d571f89

    https://yuchengkai.cn/docs/frontend/browser.html#close-callbacks

    http://47.98.159.95/my_blog/js-v8/006.html#_1-三大关键阶段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4/10/event-loop.html

    https://nodejs.org/en/docs/guides/event-loop-timers-and-nexttick/

    https://juejin.im/post/5b63b4cb6fb9a04fb4017f5a

    Processed: 0.030,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