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导入外部文件建立数据库
C:\mysql\bin>mysql <D:\数据库名.sql
2、删除数据库
mysql>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mysql>drop table tableName; 删除表
3、插入一条数据
mysql>use 数据库名;
mysql>insert into 表名 (字段1,字段2) values (‘数据1’,‘数据2’);
4、修改表结构增加列
mysql>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lumn 列名 类型值;
mysql>alter table 表名 drop column 列名;(删除列) mysql>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lumn 列名 类型值 AFTER 列名; (指定列后新增列)
4.1.修改某个表的字段类型及指定为空或非空
alter table 表名称 change 字段名称 字段名称 字段类型 [是否允许非空];
alter table 表名称 modify 字段名称 字段类型 [是否允许非空];
4.2.修改某个表的字段名称及指定为空或非空
alter table 表名称 change 字段原名称 字段新名称 字段类型 [是否允许非空];
5、显示表结构
mysql>describe 表名;
6、删除一条记录
mysql>DELETE FROM table_name
删除表里所有数据
mysql>delete from table_name where 列名=条件
按条件删除
7、清空表数据
1.truncate table table_name;
2.delete * from able_name;
区别的,如下:
•truncate是整体删除(速度较快), delete是逐条删除(速度较慢)。
•truncate不写服务器log,delete写服务器log,也就是truncate效率比delete高的原因。
•truncate不激活trigger(触发器),但是会重置Identity(标识列、自增字段),相当于自增列会被置为初始值,又重新从1开始记录,而不是接着原来的ID数。而delete删除以后,Identity依旧是接着被删除的最近的那一条记录ID加1后进行记录。
8、导入方式建数据库及表
建立*.sql文件,编辑内容:
drop database if exists DBName;
create database DBName;
use DBName;
(注以上如在mysql操作窗里已用use DBName,sql文件里可直接)
create table t_Book
(
……
);
在终端中输入“mysql -u root -p”
输入密码:
mysql>source 文件路径/*.sql; (注意斜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