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session和cookie 的理解

    技术2023-04-02  72

    一、token

    1、Token的引入:Token是在客户端频繁向服务端请求数据,服务端频繁的去数据库查询用户名和密码并进行对比,判断用户名和密码正确与否,并作出相应提示,在这样的背景下,Token便应运而生。

    2、Token的定义:Token是服务端生成的一串字符串,以作客户端进行请求的一个令牌,当第一次登录后,服务器生成一个Token便将此Token返回给客户端,以后客户端只需带上这个Token前来请求数据即可,无需再次带上用户名和密码。

    3、使用Token的目的:Token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服务器的压力,减少频繁的查询数据库,使服务器更加健壮。

    4、最简单的token组成:uid(用户唯一的身份标识)、time(当前时间的时间戳)、sign(签名,由token的前几位+盐以哈希算法压缩成一定长的十六进制字符串,可以防止恶意第三方拼接token请求服务器)。

    5、用设备号/设备mac地址作为Token

    token与session的不同主要在①认证成功后,会对当前用户数据进行加密,生成一个加密字符串token,返还给客户端(服务器端并不进行保存)

    ②浏览器会将接收到的token值存储在Local Storage中,(通过js代码写入Local Storage,通过js获取,并不会像cookie一样自动携带)

    ③再次访问时服务器端对token值的处理:服务器对浏览器传来的token值进行解密,解密完成后进行用户数据的查询,如果查询成功,则通过认证,实现状态保持,所以,即时有了多台服务器,服务器也只是做了token的解密和用户数据的查询,它不需要在服务端去保留用户的认证信息或者会话信息,这就意味着基于token认证机制的应用不需要去考虑用户在哪一台服务器登录了,这就为应用的扩展提供了便利,解决了session扩展性的弊端。

    二、session

    1、当用户第一次通过浏览器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访问服务器时,服务器会验证用户数据,验证成功后在服务器端写入session数据,向客户端浏览器返回sessionid,浏览器将sessionid保存在cookie中,当用户再次访问服务器时,会携带sessionid,服务器会拿着sessionid从服务器获取session数据,然后进行用户信息查询,查询到,就会将查询到的用户信息返回,从而实现状态保持。

    弊端:

    1、服务器压力增大

    通常session是存储在内存中的,每个用户通过认证之后都会将session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而当用户量增大时,服务器的压力增大。

    2、CSRF跨站伪造请求攻击

    session是基于cookie进行用户识别的, cookie如果被截获,用户就会很容易受到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

    3、扩展性不强

    如果将来搭建了多个服务器,虽然每个服务器都执行的是同样的业务逻辑,但是session数据是保存在内存中的(不是共享的),用户第一次访问的是服务器1,当用户再次请求时可能访问的是另外一台服务器2,服务器2获取不到session信息,就判定用户没有登陆过。

    二、token认证机制

    token与session的不同主要在①认证成功后,会对当前用户数据进行加密,生成一个加密字符串token,返还给客户端(服务器端并不进行保存)

    ②浏览器会将接收到的token值存储在Local Storage中,(通过js代码写入Local Storage,通过js获取,并不会像cookie一样自动携带)

    ③再次访问时服务器端对token值的处理:服务器对浏览器传来的token值进行解密,解密完成后进行用户数据的查询,如果查询成功,则通过认证,实现状态保持,所以,即时有了多台服务器,服务器也只是做了token的解密和用户数据的查询,它不需要在服务端去保留用户的认证信息或者会话信息,这就意味着基于token认证机制的应用不需要去考虑用户在哪一台服务器登录了,这就为应用的扩展提供了便利,解决了session扩展性的弊端

    转载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oaler/p/11892214.html

    Processed: 0.012,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