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困境及其求解

    技术2023-06-26  127

    [摘要]现实经费供给难以满足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所引致的资金需求,我国高等教育陷入经费困境。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目前我国正在向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过渡的情况下,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同时,制定有利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政策,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是破解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困境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困境;政府支持;经费多元化

    自1998年高校扩招后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根据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1998年为340.9万人,2006年剧增至1738.8万人,增加了5.1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虽然也有所增加,但难以应对与大规模膨胀的高等教育相伴随的资金需求,生均财政性经费由1998年的10465元降至2006年的7491元。在国家财政性经费难以支持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的情况下,国家鼓励高校多元化筹集经费,学术界也积极探讨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的渠道,但实际情况是,除了学杂费以外,其它渠道的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导致学杂费的迅速攀升。据统计,2000年国内高校生均学费占到人均GDP的50多,而居民的教育开支占家庭开支中的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1]理论分析也表明,作为发展中国家,教育费用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私人分担教育成本的额度已经逼近边际。[2]在非债务性资金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巨额经费需求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几乎成为所有高校的选择,但随着一些高校债务危机的爆发,导致高校的银行贷款严重受阻,我国高等教育陷入经费困境。

    一、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困境的形成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的过渡,其规模扩张的首要问题就是“经费的挑战(t he challenge of funding)”。[3]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也难以承担高等教育扩张所需的全部费用,[4]而目前我国又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大量社会问题的化解都需要财政支出,也就难以达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而且,在不多的教育财政性投入中,用于高等教育的仅占20左右,[5]这自然导致我国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经费来源弥补了国家财政性经费的不足,但目前的我国尚未完全满足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的条件,欧美普遍的一些经费来源渠道在我国目前并不具备现实可能性。

    从表1可以看出,销售与社会服务收入是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第二大经费来源,它主要包括产学研合作收入、专利收入以及校办企业收入。[6]美国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会积极与大学展开合作研究,并向大学购买专利技术,如斯坦福大学的“重组脱氧核糖核酸”专利技术每年有高于1000万美元的收益。[7]因此,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收入和专利收入取得大量经费。同时,为了提升竞争力,美国企业经常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如摩托罗拉公司总部的13.9万名员工,每年都必须接受40小时以上的培训,[8]校办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提供咨询和企业培训、组织和安排会议、出租学校设施、提供法律咨询等”,因此,校办企业也可以获得培训和咨询收入。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本、技术相对稀缺,劳动力丰富,相当多的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需要的是简单重复劳动,缺乏获取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在激励,大学也就很难通过向企业出售专利技术及开展合作研究筹集经费,通过提供培训、咨询筹集经费的渠道也同样大打折扣。

    社会捐赠也在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中占有一席之地,用于高等教育的每10美元之中就有近1美元来自捐赠,其中,基金会捐赠占到捐赠总额的1/4强,[9]一些公益性的慈善基金会如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都是捐赠资金的重要来源。[10]早在1977年,美国涉足教育领域和专门服务于教育部门的私人基金会就超过1.3万家,[11]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能催生出这么多的慈善基金。而在“我国影响较大的只有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宝钢教育基金会、邵逸夫基金会、曾梓宪教育基金会等……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国内的企业家还处在资本积累阶段”。日本的经验也提供了相应的证据,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与此同时,日本私立高校的校外捐赠收入也从1966年的147亿日元跃升至1978年的1354亿日元,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疲软,1991年日本私立高校的校外捐赠收入降至1242亿日元。[12]因此,客观经济水平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捐赠来源。

    资料来源:根据刘淑蓉等:国外高校筹资渠道分析与借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1);宗占国:美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对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多样化的启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李锡苏:美国高校及马里兰大学的资金筹集与管理[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数据整理而得。

    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多元化的经费筹措尚未大规模开展,银行贷款又不畅的情况下,高等教育自然陷入经费困境。

    二、欧美高等教育经费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一)欧美高等教育经费的现状

    除了公立高等教育,美国还有较为发达的私立高等教育,因此,表1给出了包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构成。可以看出,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政府拨款、销售和服务收入、学杂费,三项合计占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总额的90以上,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80左右。

    不同于美国,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大部分是国立的,英国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只有1976年成立的白金汉大学一所,[4]2004年,在德国的366所高等学府中,仅有104所是非国有院校,且多为较小的职业学院,其注册学生数仅占全国高校注册生人数的2。[13]由于欧洲的国立高校占绝对份额,长期以来,政府拨款也就构成了欧洲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在美国早已普及了的学费,也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收取,如直到1996年,巴登-符滕堡州才是德国第一个收取学费的州,而且收取学费的对象也仅限于不能按时毕业、滞留学校一定学期以上的学生。[14]英国各高校也是直到1998年才对本地及欧盟成员国学生开始收取每年约1000英镑的学费。[15]虽然目前欧洲的高等教育形成了包括学费、提供培训、私人捐赠等多元化的经费来源,但比例较低,政府拨款仍然占据绝对份额,如2004年,德国政府拨款占其所有高校总收入的78,专科院校的89。[13]2005年法国高等教育(含私立)经费总投入中,国家投入76.9、地方政府投入6.1,政府之外的经费来源仅占。17[16]

    (二)西方高等教育经费的比较分析

    不同于欧洲的国立高校,美国主要是州立高校。虽然都是公立高校,财政拨款在美国公立高校经费中的占比相对较小,而在欧洲,财政拨款却构成了公立高校经费的绝对份额,之所以如此,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第一,欧洲1970年左右才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比美国晚了整整30年,[17]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既使欧洲在普及高等教育后,其毛入学率也大大低于美国同期。欧洲较小的高等教育规模不会对政府造成财政压力,而美国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必然使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因此,不仅美国政府会鼓励高等教育机构拓展新的经费来源,而且迫于经费压力,高等教育机构也不得不努力多方补充经费。第二,从历史上看,美国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比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晚了200多年,哈佛大学等一批私立大学建校比美国建国还要早,也就不可能存在政府拨款,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也就不得不多方筹集经费,美国建国后的公立大学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受这种历史传承的影响。因此,美国公立高校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费来源,而政府拨款则长期是欧洲公立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

    资料来源:张振助等: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4)

    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经费占其总经费的比例反而小于私立高等教育机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美国的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定位不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提供精英教育,只有高水平的高校才能胜任,因此,“在私立大学中,世界一流学府林立,如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甚至在1994-1996年的名校排行榜上前16位都是私立大学”。[19]2003年,美国私立高校也雄居高等学府排行榜的榜首。[20]联邦政府提供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是科研经费,联邦政府对申请科研项目的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一视同仁,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也就获得更多的资助。

    提供精英教育的高水平私立大学毕业生更多的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地位,有实力为母校提供捐赠;而提供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公立大学其毕业生大多是一般收入水平,既使有回馈母校的意愿,也可能并不具备捐赠的能力。因此,1990-1991年、1993-1995两学年美国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各界和校友捐赠”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分别为3.8和4.0,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两学年则均达到8.6。[15]1996年,在美国大学的经费来源格局中,捐赠收入占8.3,其中公立大学为4.7,私立大学则为14.3。[21]毫不奇怪,私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捐赠及主要由捐赠资金形成的投资收益更高,如2003财政年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捐赠及投资收入在学校的总收入中分别占到37和21.4,[22]麻省理工学院预算收入中的捐赠投资收入,由20世纪80年代的20,增至2000年的[21]40  http://www.60016.net/xueshulunwen/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4821.html

    Processed: 0.008,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