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之前,应该如何思考?

    技术2023-08-21  78

    随心阅读:比如刷微博、逛朋友圈、公众号、碎片化新闻、书籍等等 解决问题阅读:比如某一个汉字或者英文的读音或者含义、地图路线、代码程序问题、如何科学备孕等等?

    一般的阅读现象是:         看到感兴趣的文章点开,看到一半或者看完之后不知道说什么,继续点下一个,觉得有意思点赞或者分享,评论然后完事儿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些人喜欢看微信公众号或者知乎的时候,觉得文章不错,点击收藏,结果真的就收藏了,再也没有去翻阅它。。

    应该如何有效的阅读呢?

    (按照阅读信息的性质进行分类) 第一种 碎片化信息         指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让自己了解的东西成为过眼云烟,得到的知识都只是碎片式,不完整,不深刻。 比如微博热搜话题,某位明星一个眼神都能上热搜(当代网友是有多闲),当你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脑海里先问自己,这个信息对自己有啥帮助吗?如果没有帮助就直接跳过。突然又看到社保改革,如果你是上班族的话,觉得这条信息对自己可能有帮助,就可以点开查看,看完之后,自己总结下讲了啥等等 那就是之后的话题了;如果觉得这条信息对自己有用但是不想看,可以收藏到分类工具菜单里面,以后有需要可以方便查阅。 避免无效信息之后,你看到的信息相对来说都是有用信息,虽说碎片信息得到的知识不完整,但可以促使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如果阅读占100%的话,那么碎片化阅读最好不要超过5%。因为带有目的性的信息才能给我们带来本质性提升,一味的消遣碎片化信息(又或者别人整理过的信息),只会导致你的阅读能力下降,阅读长度超过几页纸就读不下去了 第二种 专业主题性信息(目的信息)         比如阅读一篇专业文章之前,根据文章标题和引言,在阅读之前,自己先思考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以及疑问?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得到哪些解惑?看完全文,又有哪些新的观点和认知?如果一篇不够,那就要搜寻更多相关、更全面的文章来解析和分析! 阅读一本书之前,看完介绍和引言、目录,确定是否要阅读?之前有过类似书籍阅读?如果有,对比这本书,能学到什么新知识?又或者是重新学习看过的知识?对自己有哪些方面的帮助或者提升?能应用在哪些场合?通过目录查看哪些章节和自己无关的可以省略带过?以哪种方式来做思维导图?等等。。比如说使用微信读书阅读之后,遇到疑惑或者观点不同的时候,可以及时写下来,小章末未及时总结等等!千万不要为了读而敷衍,那样根本没有收获到读书给你带来的思考!         以上阅读信息类大概就这么多,没有详细描述,大部分都是泛指,不仅要在阅读中高效,也要想着阅读前如何筛选信息呀!

    一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         遇到一个问题不会或者不了解,然后就直接百度或者知乎(回归第一个问题,目的性阅读)、或者直接问相关人士。翻阅了各种资料后,也不见得有多少了解,最多是检视阅读后,挑了几个关键字,以为自己就这个问题掌握差不多,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应该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呢?(按照要解决问题的性质分类) 第一种 非专业类 只需知道答案即可(博弈论)         对于有些问题,你只需要知道结果就可,没必要抠字眼,太专业化的词语看了以后还是忘记(自身感兴趣除外),比如别人口红色号,我直接百度搜索就成,完全不需要了解其他色号。。 第二种 自我提升或者专业类问题         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专门搜索信息又或者是专业提升。当你想做的时候,立刻就去行动,有些人太过追求完美主义、仪式感。比如说工作,有的人喜欢把那些不相干的事情全部做完之后,泡一杯茶,所有的道具都准备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然后开始工作,其实真正工作的时间只有1小时,另外7小时都在准备工作!有严重的拖延心理!!!         比如如何科学有效备孕、《明朝那些事儿》该怎么阅读?首先你要勾勒出你对这些问题的基本认知,提出疑惑,带有目的性去解决?很多人会觉得在阅读之前还有花费那么多时间思考问题,内心很不情愿,但是当你习惯这种思维时,对你受益终身! 推荐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

    阅读,是没有外力帮助,只凭内心的力量,玩味眼前文字,慢慢提升自己,把模糊的概念理解清楚的过程 ————《如何阅读一本书》

    最后,不要让自己随心所欲,更不要让"轻"阅读腐蚀你的大脑思考,那是一种危险信号!

    Processed: 0.009,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