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普及 1、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系统。 2、运算器:实现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3、储存器:储存器是计算机的记忆功能,用来存取数据。 ROM(计算机本身带的只读的一种内存)>内存:存放BIOS(计算机原始系统,基本的输入输出,只有蓝白字符) CMOS>‘硬盘’:断电数据丢失,但耗电量极低。 运行BIOS程序的组成 CPU ROM CMOS 4、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程序,数据,声音,图像,文字)的设备,常见的有鼠标,键盘 5、输出设备:主要的有显示器,打印机。 硬盘详解 机械硬盘:磁道,扇区,柱面。 数据都是存放于磁道这个大圆圈里的扇区小圈圈的,从磁盘读取一段数据都是要经历寻道时间和延迟时间的。 平均寻道时间:机械手臂从一个柱面随机移动到相邻的柱面称为寻道时间,找到了数据所在的那个磁道,但还不知道具体位置。 平均延迟时间:机械手臂到达正确的磁道后旋转到数据所在的扇区,这段时间成称为延迟时间。 虚拟内存:操作系统是一个协调,管理,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与应用软件资源的一个控制程序。 平台=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 Python跨平台性很好。 计算机体系的三层结构 应用程序/用户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文件 计算机硬件(cpu,内存,硬盘)硬盘 编程语言的分类 机器语言:直接用二进制指令编写程序 优点:运行效率高 缺点:二进制指令太难记忆 实现一个简单的功能都需要多步完成 汇编语言:用英文标签取代二进制指令去编写程序 优点:运行效率高(低于机器语言) 解决了机器语言二进制指令难记忆的问题 缺点:开发效率仍然比较低 高级语言:用人类理解的表达方式去编写程序,计算机无法直接理解,需要翻译,按照翻译方式的不同,高级语言又分为: 翻译型C,GO:翻译一次得到执行结果,下次直接拿着现成的结果运行就好,不需要再用翻译器翻译。 翻译工具:翻译器 解释型python,shell:每次执行程序都离不开解释器的翻译。 翻译工具:解释器 执行效率: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编译>解释) 开发效率: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机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