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Python学习笔记】(十一)加密解密:MD5、

    技术2024-08-16  68

    加密技术概述

    197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公布了DES加密标准,从那时开始各类加密算法应运而生。 加密算法和密钥是加密技术中两个最重要的元素。 加密算法是用于加密和解密的数学函数(通常是两个关联的函数,一个用于加密,一个用于解密)。 密钥是加密和解密算法中的一种输入参数,只有特定的通信方才会知道。 一个加密系统的安全性在于密钥的保密性,而不是加密算法的保密性。

    为了进行加密和通信,人们发明了很多公开的算法,如:对称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非对称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

    加密技术可以分为单向加密和双向加密。 单向加密算法,是指在加密过程中不使用密钥,将数据加密处理成加密数据,加密数据无法被解密。因此,又被称为不可逆加密算法。单向加密算法一般使用哈希算法(Hash值)来生成密文,也被成为哈希加密算法。一般用于用户密码验证。 根据密钥类型,双向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 对称加密算法,又称为传统加密算法。在数据通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会协定一个相同的密钥,然后对数据加密和解密使用这一相同的密钥。 非对称加密算法,也称为公钥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共密钥和私有密钥。公钥和私钥是成对出现的,如果用公钥对一组数据进行加密,只有使用对应的私钥才可以对其解密。公钥可以给任何通信方,只要私钥保管好就能保证加密的安全。 数字签名,算作非对称加密的一种,通过提供可鉴别的数字信息来验证用户或网站身份的一种加密数据。由发送方持有的能够代表自己身份的私钥来生成签名信息,然后由接收方持有的与私钥对应的公钥来验证发送方是否为合法的信息发送者。

    Python加密技术

    使用MD5加密

    MD5加密算法可以将任意长度的数据加密并压缩成另一个固定长度的数值(一般为128bits)。使用了散列哈希函数,是单向加密技术。 基本原理:原始数据填充为512位的整倍数,每512位位一组进行循环计算,将前一组得到的128bit的MD5值作为下一个分组的输入参数进行计算,循环计算后最终得到的128bit的值即为最终的MD5值。

    发现这些学了我目前可能记不住,先占坑,稍后有空补,去学深度学习去了。

    Processed: 0.016,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