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1:人口密度(Y)=0.000251住宅用地面积+0.000386园地面积 模型2:人口密度(Y)=-0.000046耕地面积-210.036456RDLS+826.818 Y单位:人/km2,各类用地面积为m2。
建立1km*1km的格网,分别计算模型1和模型2的人口。 使用数据管理工具-创建渔网,根据lanuse图层创建格网,分析工具-提取分析-裁剪 分析工具-相交,得到包含每个网格各类面积的图层 选择属性表中的住宅用地和园地面积进行汇总 分别计算模型1的两个参数,使用“计算”表连接,相加计算人口密度 将计算好的结果连接至图层 接下来使用模型2计算密度,选出耕地类型并导出面积数据 RDLS=ALT/AVG(H)+{[Max(H)-Min(h)] ×[1-P(A)/A]}/[AVG(H-h)] 区域分析-以表格显示分区统计,并在得到的表格中添加计算RDLS需要的字段 计算栅格dem的坡度 重分类,保留平地部分(坡度小于5) 使用转换工具将重分类的栅格转为面 使用相交工具得到具有每个网格内平地面积属性的图层 平地面积是根据地类分开的,需要汇总计算每个网格内总平地面积 使用计算RDLS的表连接坡度小于5的表得到PA 其他需要的值直接使用表中已有字段进行赋值,计算出RDLS 用计算表连接耕地和计算RDLS的表,使用模型2的公式计算出密度,人口密度单位是 人/km2 ,取整得到每个网格的人口 对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类显示 计算模型1和模型2在验证村的精度。精度=((模拟人口-实际人口)/实际人口)*100%。 使用相交工具处理验证村和格网,并将计算结果连接到新图层 汇总输出村名,实际人口,模拟人口并在得出的表中计算精度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模型1的精度更趋近于0,所以模型1更合适。分别统计距离中心城区(0-1000m, 1000m-2000m, 2000m -3000m) ,距离指定道路(0-1000m,1000m -2000m, 2000m- 3000m),不同海拔(小于500m,500m- 1000m和大于1000m)的人口数。 根据道路和中心城区建立多环缓冲区 将得到的图层与格网进行相交处理 统计输出每个缓冲区范围包含的人口 对dem栅格进行重分类,得到高程小于500m,500m- 1000m和大于1000m的栅格数据 将栅格转为面 使用得到的高程面数据与格网进行相交处理 分别汇总出每个区域对应的人口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