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总有不少人抱怨,说工作中最耽误时间的事儿就是开会,而更耽误时间的事儿就是和一群「不会开会」的人在一起开会。
不得不说,如果想把一件事儿做成,开会是必不可少的。小到「家里人商量晚上吃什么」,大到「联合国讨论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会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沟通,但这种沟通是为了什么?很简单的两点,一是解决问题,二是统一想法。出问题了,开会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想法多了,开会目的就是达成共识。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开会吗?」
「不会开会」是「病」,得「治」
为什么进入职场没几年,很多人就对开会这件事丧失了兴趣,想想「往日不堪回首」的周例会和那些打乱工作节奏的「碰一下」,原因就在里面。其实,职场中 99% 的人都不会开会,和不会开会的人一起开会就是浪费时间。
先说说中国式开会的症状:
话多时间长。分享PPT(念稿)几个小时、分析问题(骂下属、怼同事)几个小时、未来计划(画大饼)几个小时,之后领导再看一眼时间说「大家回去再想想,明天再碰一下」,一天就过去了。
PPT 牵着走。有时是多个人听一个人讲 PPT,有时是一个人听多个人轮着讲 PPT。本应该由流程和目标来引导的会议,变成了一场 PPT 的表演,仿佛没有 PPT 的开会就不能叫开会一样。PPT 固然重要,但聚焦问题才是开会要的目的。
议而不决。出了问题,开会目的应该是讨论出解决方案。讨论就意味着,一场暗战开始了,如果有人想吐槽开场前加一句「我对事不对人」,对方反击时也捎带一句「我不是针对谁」,这些话像是给手枪装了消声器,不声不响还有杀伤力,一场讨论下来两败俱伤,却得不到一个结论,那么问题到底如何解决?准备下次再战。
开了一天会,讲了一天 PPT,还没讨论出结果,是不是很堵心?
如何开会不添堵 !?
《如何开会不添堵》直击开会的弊病,一本「药到病除」的书,但里面并没有按常规罗列什么方法论,让我们像读天书一样去学习如何开会。
因为开会本来就是一个简单的事,如果单纯罗列方法的话,最多用两页纸就能写完,但开会又是完全和「人」打交道的难事,即使能把方法论都背得滚瓜烂熟,在面对不同人,该说什么话时,那些方法论是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的。
如果有人问我,要成为「成熟的职场人」的第一道考验是什么?
我的回答一定是:能做会议的引导人。
这不是开玩笑,在面对职场的人情世故和跨部门合作时,方法论显得有些苍白,人际关系显得更加无力。
而《如何开会不添堵》通过场景+故事的形式,来告诉读者「如何高效的开会」,这里不仅把开会的方法论融合进故事中,而且将职场中的人情世故解析得妥妥当当。
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小葵,初入职场就进入了一个「不会开会」的团队,开会时领导啰里啰唆,拖延跑题严重,而同事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根本听不进领导讲的内容。这样的会议,主人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
在经历了几次无聊会议的洗礼后,主人公开始了她的「会议引导人」之旅,她要将无聊会议做出改变,让每一个会议变得更高效,让每一次沟通更有价值。
书中将讲述三种「会议引导方式」:从改善部门例会的「潜在引导」,到总结头脑风暴的「书面引导」,再到解决部门复杂问题的「直接引导」。三种方式融入三组故事中,让主人公从职场小白成长为部门重要的「会议引导人」。
故事最后,主人公小葵不仅让面临解散的部门得到公司高层的认可,自己也得到了职位上的提升,一部像励志剧的职场技能书。
写在最后
开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随着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越来越普遍,做决策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领导一人决策、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
作为引导人(Facilitator),应该是一个帮助团队理解他们的共同目标,协助团队摆脱各持己见的讨论,共同做出行动计划并实现计划。
应用引导技术来协助团队讨论和处理会议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意见,促成团队共识,此共识将成为未来行动的基础。
[日] 榊卷亮 | 著
丁灵 | 译
消除拖延、误解与对抗的沟通协作术
情景化职场小说 × 高效协作工作法
会议本是集思广益、群体决策的工具,然而沉闷的发言、混乱的讨论、成员之间的对抗与误解,往往让会议成为吞噬时间、引发加班的“黑洞”,变成不断给人添堵的“万恶之源”。
本书为促进会议高效沟通、决策的通俗读物。书中以实际咨询案例为基础,用小说的形式将会议准备、问题分析、沟通表达、群体决策等方法融为一体,并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与场景设计来巧妙展现问题的界定、分析、讨论方法,意见的引导、整理策略等,引导读者在具体的实践场景中理解和掌握高效率的群体工作法,将给人添堵的会议变为高效沟通、突破思维障碍、释放创造力的协作工具。
本书可作为提升职场技能的实用读物,也可作为个人思考训练、沟通表达的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