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云创始人任向晖
我正在一个会议上。手机上出现一个来自广东的固话来电。一般来说我会直接挂断。但那天不知道为什么我接了起来。
对方是一个很职业的声音,应该是一个推销电话。但是她说的是“任先生,能跟您简单沟通一下有关于您的前下属某某吗?”
我知道这是招聘背调。按照习惯,我自然地反问她,“您是哪家企业呢?”
“任先生,谢谢您的配合。我们是一家外包机构,接受客户的委托对您进行访谈“。
我继续问是哪家企业呢?
“任先生,按照合同,我们不能透露客户的名字,很抱歉“。
我反问:“我都不知道是哪家公司要招聘他,我怎么接受这个访谈呢?抱歉,我不接受外包的背景调查访问,您让雇主直接给我打电话吧”。
我以为这个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结果不知道这家公司比较执着,还是因为他们的内部工作流有问题,一周以后,我又接到同一个号码的电话,说了同样的事情,而她好像根本不记得上周的沟通。
我心想这个大公司病够严重的。我也为这位员工打抱不平,背景调查这种事情,怎么能够外包呢?如果这个都能外包,干脆面试也可以外包了。我甚至觉得背景调查的重要性比面试高多了。
求职者和招聘者总归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但是招聘者和前雇主是毫无利益关系的平等对象。我凭什么要配合一个陌生人去评价前雇员呢?
我们自己招聘员工,所有的背景调查都是自己亲自完成的。因为你在求别人帮一个忙。那是无论如何要表个诚意的。我会说,“张总,谢谢您帮忙,我们想通过您的视角更多了解一下某某”。人家一般都不会拒绝。如果拒绝评价的,我们一般认为背景调查失败,不会录用这位员工。而且,背景调查有若干关键问题,必须通过语气语调等非字面反馈得到信息。
比如当我们问:“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您还愿意和某某一起合作吗?“
再比如:“综合来说,您能给某某从0-10分打个分吗?”
这些问题的回答,是需要交互的,是需要察言观色的,是需要注意对方停顿的时间的。这哪是外包服务的电话记录能够承载的东西?
这么多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所有的背调访问人,我都主动邀请加个微信。如果对方愿意的,再送上一杯星巴克券。虽然人家不要求什么,但这是最起码的礼数。因此成为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都有。
把背景调查外包,并且不允许外包商透露自己的公司名字给受访者。这是情商极低,逻辑离奇的举动。这就像你遇到困难,向一位陌生人借100块钱,然后拒绝告诉对方用来干什么。有多少人陌生人愿意帮助你呢?
后来,我通过当事人知道,招聘者是阿里巴巴。我想,难怪!
但是,凭什么阿里巴巴招聘员工的背调就一定是要外包并且保密呢?更何况,你招聘的部门曾经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把我们推向绝境的某产品。我感受到严重的不尊重和愤怒,甚至有点屈辱,这是正常的情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