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本知识(博主学习记录)

    技术2024-12-12  18

    #!/usr/bin/env python3 # -*- coding: utf-8 -*- # @File : studypython # @Author : xiaoyingzi # @Time : 2020/7/2 22:25 # python学习记录 print('aa\ h') # python中所有整数int类型 整数大小无限 a=10 b=20 c=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d=45**10 e = 123_45_45 #0b 二进制开头 0o八 0x16 #浮点数(运算可能不精确) f = 0.1+0.2 #字符串(单双引相同) s = 'hello' s = "hello" #相同引号之间不能嵌套 s = '子曰:"学而时习之"' #单双引号不能跨行使用 加“\”可 s = 'ggggg,\ kkkkkkk' #三重引号可以换行,并且会保留字符串格式 s = '''hhhh, wwww''' #转义字符 # \' 表' \" 表" \t表制表符 \n表换行符 s = '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字符串相加 拼接 a = 123 # print('a =',a) b = 'aaa' + 'kkk' + '好好' # 在创建字符串时,可以在字符串中指定占位符 # %s 在字符串中表示任意字符 # %f 浮点数占位符 # %d 整数占位符 直接舍去小数部分 b = 'Hello %s'%'孙悟空' b = 'hello %s 你好 %s'%('tom','孙悟空') b = 'hello %3.5s'%'abcdefg' # %3.5s字符串的长度限制在3-5之间 b = 'hello %s'%123.456 b = 'hello %.2f'%123.456 b = 'hello %d'%123.95 b = '呵呵' # 格式化字符串,可以通过在字符串前添加一个f来创建一个格式化字符串 # 在格式化字符串中可以直接嵌入变量 c = f'hello {a} {b}' print(f'a = {a}') # 字符串的复制(将字符串和数字相乘) a = 'abc' # * 在语言中表示乘法 # 如果将字符串和数字相乘,则解释器会将字符串重复指定的次数并返回 a = a * 20 print(a) # 布尔值实际上也属于整型,True就相当于1,False就相当于0 # print(1 + False) # None(空值) # None专门用来表示不存在 b = None print(b) # 类型检查 a = 123 b = '123' # type()用来检查值的类型 c = type('123') c = type(a) # print(type(b)) print(type(1)) # <class 'int'> print(type(1.5)) # <class 'float'> print(type(True)) # <class 'bool'> print(type('hello')) # <class 'str'> print(type(None)) # <class 'NoneType'> a = False a = int(a) a = '123' a = int(a) a = 11.6 a = int(a) a = '11.5' # a = int(a) a = None # a = int(a) a = 1 a = float(a) a = False a = float(a) a = 123 a = str(a) a = None a = bool(a) print('a =',a) print('a的类型是',type(a)) # b = 456 # print('hello'+str(b)) # / 除法运算符,运算时结果总会返回一个浮点类型 # // 整除,只会保留计算后的整数位,总会返回一个整型 # ** 幂运算,求一个值的几次幂 # % 取模,求两个数相除的余数 # 逻辑运算符 # not 逻辑非 a = True a = not a # 对a进行非运算 a = 1 a = '' #空串false a = not a # print('a =',a) # and 逻辑与 result = True and True # True result = True and False # False result = False and True # False result = False and False # False # print(result) # False or print('你猜我出来吗?') 第一个值为False,继续看第二个,所以打印语句执行 # True or print('你猜我出来吗?') 第一个值为True,不看第二个,所以打印语句不执行 # print(result) # or 逻辑或 result = True or True # True result = True or False # True result = False or True # True result = False or False # False # 非布尔值的与或运算 # 当我们对非布尔值进行与或运算时,Python会将其当做布尔值运算,最终会返回原值 # 与运算的规则 # 与运算是找False的,如果第一个值是False,则不看第二个值 # 如果第一个值是False,则直接返回第一个值,否则返回第二个值 # 或运算的规则 # 或运算是找True的,如果第一个值是True,则不看第二个值 # 如果第一个值是True,则直接返回第一个值,否则返回第二个值 # True and True result = 1 and 2 # 2 # True and False result = 1 and 0 # 0 # False and True result = 0 and 1 # 0 # False and False result = 0 and None # 0 # True or True result = 1 or 2 # 1 # True or False result = 1 or 0 # 1 # False or True result = 0 or 1 # 1 # False or False result = 0 or None # None print(result) a = 30 b = 50 # 条件运算符(三元运算符) # print('a的值比较大!') if a > b else print('b的值比较大!') # 获取a和b之间的较大值 max = a if a > b else b print(max) # 条件判断语句 # 如果要编写代码块,语句就不能紧随在:后边,而是要写在下一行 # 代码块以缩进开始,直到代码恢复到之前的缩进级别时结束 if False : print(123) print(456) print(789) print(101112) age = 7 if age > 17 : print('你已经成年了~~') else : print('你还未成年~~') age = 68 if age >= 18 and age < 30 : print('你已经成年了!') elif age >= 30 and age < 60 : print('你已经中年了!') elif age >= 60 : print('你已经退休了!') # 循环语句 # while循环 # 语法: # while 条件表达式 : # 代码块 # else : # 代码块 # 执行流程: # while语句在执行时,会先对while后的条件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 # 如果判断结果为True,则执行循环体(代码块), # 循环体执行完毕,继续对条件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以此类推, # 直到判断结果为False,则循环终止,如果循环有对应的else,则执行else后的代码块 # 创建一个执行十次的循环 i = 0 while i < 10 : i += 1 print(i,'hello') else : print('else中的代码块') #end=' ' 表示不换行 #print() 表示换行 # break # break可以用来立即退出循环语句(包括else) # continue # continue可以用来跳过当次循环 # break和continue都是只对离他最近的循环起作用 # pass # pass是用来在判断或循环语句中占位的 # 创建一个5次的循环 # i = 0 # while i < 5: # if i == 3: # break # print(i) # i += 1 # else : # print('循环结束') # i = 0 # while i < 5: # i += 1 # if i == 2: # continue # print(i) # else : # print('循环结束') i = 0 if i < 5: pass # 创建列表,通过[]来创建列表 my_list = [] # 创建了一个空列表 # print(my_list , type(my_list)) # 列表存储的数据,我们称为元素 # 一个列表中可以存储多个元素,也可以在创建列表时,来指定列表中的元素 my_list = [10] # 创建一个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列表 # 当向列表中添加多个元素时,多个元素之间使用,隔开 my_list = [10,20,30,40,50] # 创建了一个保护有5个元素的列表 # 列表中可以保存任意的对象 my_list = [10,'hello',True,None,[1,2,3],print] # 列表中的对象都会按照插入的顺序存储到列表中, # 第一个插入的对象保存到第一个位置,第二个保存到第二个位置 # 我们可以通过索引(index)来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 索引是元素在列表中的位置,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索引 # 索引是从0开始的整数,列表第一个位置索引为0,第二个位置索引为1,第三个位置索引为2,以此类推 my_list = [10,20,30,40,50] # 通过索引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 语法:my_list[索引] my_list[0] # print(my_list[4]) # 如果使用的索引超过了最大的范围,会抛出异常 # print(my_list[5])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 获取列表的长度,列表中元素的个数 # len()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获取列表的长度 # 获取到的长度的值,是列表的最大索引 + 1 print(len(my_list)) # 5 # 切片 # 切片指从现有列表中,获取一个子列表 # 创建一个列表,一般创建列表时,变量的名字会使用复数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 # 列表的索引可以是负数 # 如果索引是负数,则从后向前获取元素,-1表示倒数第一个,-2表示倒数第二个 以此类推 # print(stus[-2]) # 通过切片来获取指定的元素 # 语法:列表[起始:结束] # 通过切片获取元素时,会包括起始位置的元素,不会包括结束位置的元素 # 做切片操作时,总会返回一个新的列表,不会影响原来的列表 # 起始和结束位置的索引都可以省略不写 # 如果省略结束位置,则会一直截取到最后 # 如果省略起始位置,则会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截取 # 如果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全部省略,则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列表的副本 # print(stus[1:]) # print(stus[:3]) # print(stus[:]) # print(stus) # 语法:列表[起始:结束:步长] # 步长表示,每次获取元素的间隔,默认值是1 # print(stus[0:5:3]) # 步长不能是0,但是可以是负数 # print(stus[::0]) ValueError: slice step cannot be zero # 如果是负数,则会从列表的后部向前边取元素 print(stus[::-1]) # + 和 * # +可以将两个列表拼接为一个列表 my_list = [1,2,3] + [4,5,6] # * 可以将列表重复指定的次数 my_list = [1,2,3] * 5 # print(my_list) # 创建一个列表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沙和尚','沙和尚'] # in 和 not in # in用来检查指定元素是否存在于列表中 # 如果存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not in用来检查指定元素是否不在列表中 # 如果不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print('牛魔王' not in stus) # print('牛魔王' in stus) # len()获取列表中的元素的个数 # min() 获取列表中的最小值 # max() 获取列表中的最大值 arr = [10,1,2,5,100,77] # print(min(arr) , max(arr)) # 两个方法(method),方法和函数基本上是一样,只不过方法必须通过 对象.方法() 的形式调用 # xxx.print() 方法实际上就是和对象关系紧密的函数 # s.index() 获取指定元素在列表中的第一次出现时索引 # print(stus.index('沙和尚')) # index()的第二个参数,表示查找的起始位置 , 第三个参数,表示查找的结束位置 # print(stus.index('沙和尚',3,7)) # 如果要获取列表中没有的元素,会抛出异常 # print(stus.index('牛魔王')) ValueError: '牛魔王' is not in list # s.count() 统计指定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print(stus.count('牛魔王')) # 创建一个列表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 # print("修改前:",stus) # 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 直接通过索引来修改元素 stus[0] = 'sunwukong' stus[2] = '哈哈' # 通过del来删除元素 del stus[2] # 删除索引为2的元素 # print('修改后:',stus)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 # print("修改前:",stus) # 通过切片来修改列表 # 在给切片进行赋值时,只能使用序列 # stus[0:2] = ['牛魔王','红孩儿'] 使用新的元素替换旧元素 # stus[0:2] = ['牛魔王','红孩儿','二郎神'] # stus[0:0] = ['牛魔王'] # 向索引为0的位置插入元素 # 当设置了步长时,序列中元素的个数必须和切片中元素的个数一致 # stus[::2] = ['牛魔王','红孩儿','二郎神'] # 通过切片来删除元素 # del stus[0:2] # del stus[::2] # stus[1:3] = [] # print('修改后:',stus) # 以上操作,只适用于可变序列 s = 'hello' # s[1] = 'a' 不可变序列,无法通过索引来修改 # 可以通过 list() 函数将其他的序列转换为list s = list(s) print(s) # 列表的方法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 # print('原列表:',stus) # append() # 向列表的最后添加一个元素 # stus.append('唐僧') # insert() # 向列表的指定位置插入一个元素 # 参数: # 1.要插入的位置 # 2.要插入的元素 # stus.insert(2,'唐僧') # extend() # 使用新的序列来扩展当前序列 # 需要一个序列作为参数,它会将该序列中的元素添加到当前列表中 # stus.extend(['唐僧','白骨精']) # stus += ['唐僧','白骨精'] # clear() # 清空序列 # stus.clear() # pop() # 根据索引删除并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 result = stus.pop(2) # 删除索引为2的元素 # result = stus.pop() # 删除最后一个 # print('result =',result) # remove() # 删除指定值得元素,如果相同值得元素有多个,只会删除第一个 # stus.remove('猪八戒') # reverse() # 用来反转列表 # stus.reverse() # sort() # 用来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默认是升序排列 # 如果需要降序排列,则需要传递一个reverse=True作为参数 my_list = list('asnbdnbasdabd') my_list = [10,1,20,3,4,5,0,-2] print('修改前',my_list) my_list.sort(reverse=True) print('修改后',my_list) # print('修改后:',stus) # 通过for循环来遍历列表 # 语法: # for 变量 in 序列 : # 代码块 # for循环的代码块会执行多次,序列中有几个元素就会执行几次 # 没执行一次就会将序列中的一个元素赋值给变量, #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变量,来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for s in stus : print(s) # range()是一个函数,可以用来生成一个自然数的序列 r = range(5) # 生成一个这样的序列[0,1,2,3,4] r = range(0,10,2) r = range(10,0,-1) # 该函数需要三个参数 # 1.起始位置(可以省略,默认是0) # 2.结束位置 # 3.步长(可以省略,默认是1) # print(list(r)) # 通过range()可以创建一个执行指定次数的for循环 # for()循环除了创建方式以外,其余的都和while一样, # 包括else、包括break continue都可以在for循环中使用 # 并且for循环使用也更加简单 # 将之前使用while循环做的练习,再使用for循环完成一次! for i in range(30): print(i) # 元组 tuple # 元组是一个不可变的序列 # 它的操作的方式基本上和列表是一致的 # 所以你在操作元组时,就把元组当成是一个不可变的列表就ok了 # 一般当我们希望数据不改变时,就使用元组,其余情况都使用列表 # 创建元组 # 使用()来创建元组 my_tuple = () # 创建了一个空元组 # print(my_tuple,type(my_tuple)) # <class 'tuple'> my_tuple = (1,2,3,4,5) # 创建了一个5个元素的元组 # 元组是不可变对象,不能尝试为元组中的元素重新赋值 # my_tuple[3] = 10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 print(my_tuple[3]) # 当元组不是空元组时,括号可以省略 # 如果元组不是空元组,它里边至少要有一个, my_tuple = 10,20,30,40 my_tuple = 40, # print(my_tuple , type(my_tuple)) my_tuple = 10 , 20 , 30 , 40 # 元组的解包(解构) # 解包指就是将元组当中每一个元素都赋值给一个变量 a,b,c,d = my_tuple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print("d =",d) a = 100 b = 300 # print(a , b) # 交互a 和 b的值,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元组的解包 a , b = b , a # print(a , b) my_tuple = 10 , 20 , 30 , 40 # 在对一个元组进行解包时,变量的数量必须和元组中的元素的数量一致 # 也可以在变量前边添加一个*,这样变量将会获取元组中所有剩余的元素 a , b , *c = my_tuple a , *b , c = my_tuple *a , b , c = my_tuple a , b , *c = [1,2,3,4,5,6,7] a , b , *c = 'hello world' # 不能同时出现两个或以上的*变量 # *a , *b , c = my_tuple SyntaxError: two starred expressions in assignment print('a =',a) print('b =',b) print('c =',c) # # 可变对象 # a = [1,2,3] # print('修改前:', a , id(a)) # # 通过索引修改列表 # a[0] = 10 # print('修改后:', a , id(a)) # # 为变量重新赋值 # a = [4,5,6] # print('修改后:', a , id(a)) a = [1,2,3] b = a # b[0] = 10 b = [10,2,3] # print("a",a,id(a)) # print("b",b,id(b)) # == != is is not # == != 比较的是对象的值是否相等 # is is not 比较的是对象的id是否相等(比较两个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a = [1,2,3] b = [1,2,3] print(a,b) print(id(a),id(b)) print(a == b) # a和b的值相等,使用==会返回True print(a is b) # a和b不是同一个对象,内存地址不同,使用is会返回False # 字典 # 使用 {} 来创建字典 d = {} # 创建了一个空字典 # 创建一个保护有数据的字典 # 语法: # {key:value,key:value,key:value} # 字典的值可以是任意对象 # 字典的键可以是任意的不可变对象(int、str、bool、tuple ...),但是一般我们都会使用str # 字典的键是不能重复的,如果出现重复的后边的会替换到前边的 # d = {'name':'孙悟空' , 'age':18 , 'gender':'男' , 'name':'sunwukong'} d = { 'name':'孙悟空' , 'age':18 , 'gender':'男' , 'name':'sunwukong' } # print(d , type(d)) # 需要根据键来获取值 # print(d['name'],d['age'],d['gender']) # 如果使用了字典中不存在的键,会报错 # print(d['hello']) KeyError: 'hello' # 创建字典 # 使用{} # 语法:{k1:v1,k2:v2,k3:v3} # 使用 dict()函数来创建字典 # 每一个参数都是一个键值对,参数名就是键,参数名就是值(这种方式创建的字典,key都是字符串) d = dict(name='孙悟空', age=18, gender='男') # 也可以将一个包含有双值子序列的序列转换为字典 # 双值序列,序列中只有两个值,[1,2] ('a',3) 'ab' # 子序列,如果序列中的元素也是序列,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元素为子序列 # [(1,2),(3,5)] d = dict([('name', '孙悟饭'), ('age', 18)]) # print(d , type(d)) d = dict(name='孙悟空', age=18, gender='男') # len() 获取字典中键值对的个数 # print(len(d)) # in 检查字典中是否包含指定的键 # not in 检查字典中是否不包含指定的键 # print('hello' in d) # 获取字典中的值,根据键来获取值 # 语法:d[key] # print(d['age']) # n = 'name' # print(d[n]) # 通过[]来获取值时,如果键不存在,会抛出异常 KeyError # get(key[, default]) 该方法用来根据键来获取字典中的值 # 如果获取的键在字典中不存在,会返回None # 也可以指定一个默认值,来作为第二个参数,这样获取不到值时将会返回默认值 # print(d.get('name')) # print(d.get('hello','默认值')) # 修改字典 # d[key] = value 如果key存在则覆盖,不存在则添加 d['name'] = 'sunwukong' # 修改字典的key-value d['address'] = '花果山' # 向字典中添加key-value # print(d) # setdefault(key[, default]) 可以用来向字典中添加key-value # 如果key已经存在于字典中,则返回key的值,不会对字典做任何操作 # 如果key不存在,则向字典中添加这个key,并设置value result = d.setdefault('name', '猪八戒') result = d.setdefault('hello', '猪八戒') # print('result =',result) # print(d) # update([other]) # 将其他的字典中的key-value添加到当前字典中 # 如果有重复的key,则后边的会替换到当前的 d = {'a': 1, 'b': 2, 'c': 3} d2 = {'d': 4, 'e': 5, 'f': 6, 'a': 7} d.update(d2) # print(d) # 删除,可以使用 del 来删除字典中的 key-value del d['a'] del d['b'] # popitem() # 随机删除字典中的一个键值对,一般都会删除最后一个键值对 # 删除之后,它会将删除的key-value作为返回值返回 # 返回的是一个元组,元组中有两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是删除的key,第二个是删除的value # 当使用popitem()删除一个空字典时,会抛出异常 KeyError: 'popitem(): dictionary is empty'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pop(key[, default]) # 根据key删除字典中的key-value # 会将被删除的value返回! # 如果删除不存在的key,会抛出异常 # 如果指定了默认值,再删除不存在的key时,不会报错,而是直接返回默认值 result = d.pop('d') result = d.pop('z', '这是默认值') # del d['z'] z不存在,报错 # result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clear()用来清空字典 d.clear() # print('result =',result) # print(d) # copy() # 该方法用于对字典进行浅复制 # 复制以后的对象,和原对象是独立,修改一个不会影响另一个 # 注意,浅复制会简单复制对象内部的值,如果值也是一个可变对象,这个可变对象不会被复制 d = {'a': 1, 'b': 2, 'c': 3} d2 = d.copy() # d['a'] = 100 d = {'a': {'name': '孙悟空', 'age': 18}, 'b': 2, 'c': 3} d2 = d.copy() d2['a']['name'] = '猪八戒' print('d = ', d, id(d)) print('d2 = ', d2, id(d2))

    此博客仅用于博主学习记录过程

    Processed: 0.074,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