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技术2022-07-10  140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是指定义了算法家族并分别封装起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使得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算 法的用户。一般策略模式由三部分组成: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类,通常由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实现;具体策略角色:包装了相关的算法和行为;环境角色:持有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最终给客户端调用。

    假如我们出去旅游,可以选择坐高铁,坐火车,汽车,飞机,还可以自驾游,这几种交通方式就可以当成是一种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策略出行。首先我们先定义一个出行策略:

    public interface TravelStrategy { void travelAlgorithm(); }

    定义完出行策略之后,我们可以实现实际的出行方式,比如火车和飞机出行:

    public class TrainTravelStrategy implements TravelStrategy { public void travelAlgorithm() { System.out.println("坐火车出门旅游"); } } public class AirplaneTravelStrategy implements TravelStrategy { public void travelAlgorithm() { System.out.println("坐飞机出去旅游"); } }

    好了,上面我们完成了策略模式的两部分:抽象策略角色和具体策略角色,还需要环境角色也就是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我们定义一个Person类,该类引入出行策略: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TravelStrategy travelStrategy; public Person(TravelStrategy travelStrategy) { this.travelStrategy = travelStrategy; } public void travle() { //执行具体的策略 travelStrategy.travelAlgorithm(); } }

    完成上面的三部分之后,我们使用客户端调用,也就是我们的测试类:

    public class Strateg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new TrainTravelStrategy()); person.travle(); } }

    策略模式提供了管理相关的算法族的办法。可以避免使用多重条件转移语句。但是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这就意味着客户端必须理解这些算法的区别,以便适时选择恰当的算法类。换言之,策略模式只适用于客户端知道所有的算法或行为的情况。同时策略模式造成很多的策略类,每个具体策略类都会产生一个新类。有时候可以通过把依赖于环境的状态保存到客户端里面,而将策略类设计成可共享的,这样策略类实例可以被不同客户端使用。换言之,可以使用享元模式来减少对象的数量。

    策略模式在很多框架中都有体现,比如器JDK中的Comparator 接口的 compare()方法就是一个策略抽象,还有Spring中的InstantiationStrategy接口,它是Spring的初始化策略接口,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初始化。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查看Spring相关源码。

    Processed: 0.338, SQ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