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用某种语言编写的一组指令的集合,即一段静态代码,静态对象。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或是正在运行的一个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程序都有一个独立的内存空间
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路径,共享一个内存空间,线程之间可以自由切换,并发执行. 一个进程最少有一个线程
线程实际上是在进程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划分,一个进程启动之后,里面的若干执行路径又可以划分成若干个线程
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发生。
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同时发生)。
同步:排队执行 , 效率低但是安全.
异步:同时执行 , 效率高但是数据不安全.
分时调度(时间片):所有线程轮流使用 CPU 的使用权,平均分配每个线程占用 CPU 的时间 抢占式调度:高优先级的线程抢占CPU
Java使用的为抢占式调度。
CPU使用抢占式调度模式在多个线程间进行着高速的切换。对于CPU的一个核新而言,某个时刻,只能执行一个线程,而 CPU的在多个线程间切换速度相对我们的感觉要快,看上去就是 在同一时刻运行。 其实,多线程程序并不能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但能够提高程序运行效率,让CPU的 使用率更高。
Java线程有优先级,优先级高的线程会获得较多的运行机会。
java线程的优先级用整数表示,取值范围是1~10,Thread类有以下三个静态常量:
static int MAX_PRIORITY 线程可以具有的最高优先级,取值为10。 static int MIN_PRIORITY 线程可以具有的最低优先级,取值为1。 static int NORM_PRIORITY 分配给线程的默认优先级,取值为5。
Thread类的setPriority()和getPriority()方法分别用来设置和获取线程的优先级。主线程的默认优先级为Thread.NORM_PRIORITY。setPriority(int newPriority):改变线程的优先级高优先级的线程要抢占低优先级的线程的cpu的执行权。但是仅是从概率上来说的,高优先级的线程更有可能被执行。并不意味着只有高优先级的线程执行完以后,低优先级的线程才执行。1.创建一个集成于Thread类的子类 (通过ctrl+o(override)输入run查找run方法) 2.重写Thread类的run()方法 3.创建Thread子类的对象 4.通过此对象调用start()方法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run方法就是线程要执行的任务方法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这里的代码就是一条新的执行路径 //这个执行路径的触发方法,不是调用run方法,而是通过Thread对象的start()来起启动任务 for (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ln("大大大"+i);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 = new MyThread(); m.start(); for (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ln("小星星"+i); }1.创建一个实现了Runable接口的类 2.实现类去实现Runnable中的抽象方法:run() 3.创建实现类的对象 4.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中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对象 5.通过Thread类的对象调用start()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线程的任务 for (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ln("床前明月光"+i); } } } //1. 创建一个任务对象 MyRunnable r = new MyRunnable(); //2. 创建一个线程,并为其分配一个任务 Thread t = new Thread(r); //3. 执行这个线程 t.start(); for (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ln("疑是地上霜"+i);1.通过创建任务,然后给线程分配的方式来实现多线程,更适合多个线程同时执行相同的任务 2.可以避免单继承带来的局限性 3.任务与线程本身是分离的,提高了程序的健壮性 4.后续学习的线程池技术,接受Runnable接口的任务,而不接受Thread类型的线程
main方法其实也是一个线程。在java中所以的线程都是同时启动的,至于什么时候,哪个先执行,完全看谁先得到CPU的资源。在java中,每次程序运行至少启动2个线程。一个是main线程,一个是垃圾收集线程。因为每当使用java命令执行一个类的时候,实际上都会启动一个JVM,每一个jVM实习在就是在操作系统中启动了一个进程。
1.创建一个实现callable的实现类 2.实现call方法,将此线程需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call()中 3.创建callable实现类的对象 4.将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作为传递到FutureTask的构造器中,创建FutureTask的对象 5.将FutureTask的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对象,并调用start方法启动(通过FutureTask的对象调用方法get获取线程中的call的返回值)
接口定义 //Callable接口 public interface Callable<V> { V call() throws Exception; } 1. 编写类实现Callable接口 , 实现call方法 class XXX implements Callable<T> { @Override public <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T; } } 2. 创建FutureTask对象 , 并传入第一步编写的Callable类对象 FutureTask<Integer> future = new FutureTask<>(callable); 3. 通过Thread,启动线程 new Thread(future).start();相同点:都是接口 都可以编写多线程程序 都采用Thread.start()启动线程
不同点:Runnable没有返回值;Callable可以返回执行结果 Callable接口的call()允许抛出异常;Runnable的run()不能抛出
Callable还会获取返回值——Callalble接口支持返回执行结果,需要调用FutureTask.get()得到,此方法会阻塞主进程的继续往下执行,如果不调用不会阻塞。
线程安全问题是指,多个线程对同一个共享数据进行操作时,线程没来得及更新共享数据,从而导致另外线程没得到最新的数据,从而产生线程安全问题。
三种安全锁:
使用同步监视器(锁) Synchronized(同步监视器){ //需要被同步的代码 }
说明:
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所有线程共享的数据的操作的代码)(视作卫生间区域(所有人共享的厕所)),即为需要共享的代码(同步代码块,在同步代码块中,相当于是一个单线程,效率低)共享数据:多个线程共同操作的数据,比如公共厕所就类比共享数据同步监视器(俗称:锁):任何一个的对象都可以充当锁。(但是为了可读性一般设置英文成lock)当锁住以后只能有一个线程能进去(要求:多个线程必须要共用同一把锁,比如火车上的厕所,同一个标志表示有人)使用同步方法,对方法进行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将同步代码块提取出来成为一个方法,用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此方法。对于runnable接口实现多线程,只需要将同步方法用synchronized修饰而对于继承自Thread方式,需要将同步方法用static和synchronized修饰,因为对象不唯一(锁不唯一)
Lock 子类 ReentrantLock
显示锁 的fair参数为true 就表示是公平锁 先到先得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线程不安全 //同步代码块 和 同步方法 都属于隐式锁 //解决方案3.显示锁 Lock 子类 ReentrantLock Runnable run = new Ticket(); new Thread(run).start(); new Thread(run).start(); new Thread(run).start(); } static class Ticket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int count = 10; // 票数 //显示锁 l : fair参数为true 就表示是公平锁 private Lock l = new ReentrantLock(tru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l.lock(); //锁住 if (count > 0) { System.out.println("正在准备卖票");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ount--; //卖票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出票成功,余票" + count); }else { break; } l.unlock();//开锁 } } }出现死锁以后,不会出现提示,只是所有线程都处于阻塞状态,无法继续
死锁的解决办法:
1.减少同步共享变量 2.采用专门的算法,多个线程之间规定先后执行的顺序,规避死锁问题 3.减少锁的嵌套。
通信常见方法:
通信方法描述wait()一旦执行此方法,当前线程就进入阻塞状态,并释放同步监视器notify一旦执行此方法,就会唤醒被wait的一个线程,如果有多个线程,就唤醒优先级高的线程notifyAll一旦执行此方法,就会唤醒所有被wait()的线程这三种方法只能在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使用。
线程通信的应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1.是否是多线程问题?是的,有生产者线程和消费者线程(多线程的创建,四种方式) 2.多线程问题是否存在共享数据? 存在共享数据----产品(同步方法,同步代码块,lock锁) 3.多线程是否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存在----都对共享数据产品进行了操作。(三种方法) 4.是否存在线程间的通信,是,如果生产多了到20时,需要通知停止生产(wait)。(线程之间的通信问题,需要wait,notify等)
线程生命周期的阶段 描述
新建 当一个Thread类或其子类的对象被声明并创建时,新生的线程对象处于新建状态就绪 处于新建状态的线程被start后,将进入线程队列等待CPU时间片,此时它已具备了运行的条件,只是没分配到CPU资源运行 当就绪的线程被调度并获得CPU资源时,便进入运行状态,run方法定义了线程的操作和功能阻塞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被人为挂起或执行输入输出操作时,让出CPU并临时终止自己的执行,进入阻塞状态死亡 线程完成了它的全部工作或线程被提前强制性地中止或出现异常导致结束
Lambda 体现的是函数式编程思想
这个表达式就是省略了中间的接口功能用表达式代替,保留了参数和方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