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的四大思路 判断指标的合理性,不合理通过细分、转化等方式定位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指标的对比一定要注意四个一致,包括:对象、时间属性、数据源、指标定义 (1)对比:横向、纵向,判断指标的合理性 (2)细分:通过公式拆解指标,定位问题。杜邦分析法 (3)转化:一种从业务链条的角度定位问题的分析方法。比如活跃客户量下降的分析,可以从进入店铺的客户数 ——浏览过商品的客户数 ——下单的客户数 ——交易成功的客户数这个链路的环节转化来细分。 (4)分类:RFM模型,聚类算法等,是一种精细化运营的思想
2、核心指标 电商运营的核心是用户的吸收,留存与复购,最终体现在GMV上。 (1)活跃用户:DAU、MAU、WAU (2)用户留存:次日留存、3日留存、7日留存、30日留存等 (3)用户转化:各个环节,细化到不同群体、不同品类的转化率 (4)用户复购:复购率、回购率、复购金额、 (5)销售额:GMV = UV转化率客单价
电商中的人主要定义为消费者,消费者的属性与偏好也是现代营销理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补充4P营销:产品,渠道,价格,促销。 转型为4C营销,客户满意度,成本,便利,沟通。真正以客户为中心解决问题。
(1)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通过标签体系量化群体特征,达到快速了解分析对象,分层精准运营的目的。 用户画像从业务维度的标签划分举例如下: 用户画像可以帮助使用者快速了解群体这几个维度的分布特征,为拉新、留存、提高转化率、风险控制等运营阶段提供指导。具体到不同的业务问题中,还需要结合实时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
(2)AARRR用户生命周期理论 https://www.jianshu.com/p/8601dd8dcd57 一款APP的用户生命周期:获取—激活—留存—转化—传播
获取: 自然流量(社会热点引发的功能需求;痛点;产品体验) 运营推广—场景化(线上推广,搭建虚拟环境,延伸场景边界,吸引用户;线下推广) 社区自传播(老带新;气球理论,以点及面引爆社群;社会关系绑定)激活: APP功能的操作引导(视觉引导;动效引导) 引导步骤设置,激发用户探索欲(视觉表现;持续的吸引能力;由易到难)留存:活跃用户;沉默用户(活动设计、社群关系、推送)转化:免费体验、优惠券、刺激二次、三次转化传播:正向传播;负向传播(3)AIPL人群资产量化模型 从用户生命周期出发量化品牌的人群资产,将人群分为以下四类,从业务角度,对这四类人群进行差异化的营销。 认知 :广告报告;公域页面曝光;无品牌倾向搜索 兴趣:广告点击;粉丝互动;店铺浏览;品牌倾向搜索;关注/收藏/加购 购买:购买 忠诚:复购;主动分享;正面评论
(4)电商消费的全链路分析 首页—浏览搜索—查看详情—加购—下单—支付—复购,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链路结构。 核心指标:GMV 全链路分析思路:根据不同指标,在不同链路环节上,以及环节之间从点线面;宽度—广度—深度;时间—对象—指标;等方向去探索 点线面:某个时间点的指标;指标在时间轴上的趋势性;不同类目,品牌等的横向比对 宽度—广度—深度:商品采购为例。宽(商品采购sku数);广(商品采购品类);深(平均每个sku的采购数量)
(5)RFM模型 Recency 最近一次消费时间;Frequency 一段时间内消费次数;Money 消费金额 用户价值的分层分析(可分为8类),精准营销,挽留高价值客户,引入潜在客户。
注:ROI = 点击转化率客单价 / 点击*平均点击花费 复购率:在某时期内产生二次及二次以上购买的会员数 / 购买会员的总数 回购率:上一期末活跃会员在下一期时间内有购买行为的会员比例,与流失率是相对的概念 回购率与留存率的差别在与,留存是针对一个时间节点而言的,研究的是该时间点这一批次用户在接下来N天的留存情况, 回购是时间段之间的会员行为对比,衡量的是一段时间内会员相比上期是否流失
1、商品分类 商品分类可以分为自然分类和销售分类,自然分类体现在网页前端让消费者更便捷的采购,销售分类体现在营运策略上让消费者买的更多。销售分类有以下几种方式: (1)二八法则分类 (2)ABC分类法 (3)平均值分类法 2、商品价格分析 (1)价格带分析 (2)价格弹性分析 3、商品定价策略 (1)成本定价法 (2)需求定价法 (3)竞争定价法 4、商品关联销售分析 (1)关联规则 支持度 = 同时包含AB的交易 / 总交易;关联商品的份额 >=3% 置信度 = 同时包含AB的交易 / A的交易;关联性强弱 >=60% 提升度 = 置信度 / B在总交易中出现的频率;关联规则的利用价值 (2)购物篮分析
5、库存分析
6、利润管理
商品分析一般基于进销存的框架,指标涵盖采购环节、销售环节、售后环节、供应链环节。 1、采购环节: (1)宽广深 宽广深的思路可以扩展到销售和库存环节。由于资源有限,三者互相制约。 广度 = 采购的商品品类数 宽度 = 采购的商品SKU数 深度 = 采购商品数量 / 采购商品SKU数 (2)铺货率(覆盖率) 铺货率 = 有某款或品类产品销售的店铺数 / 适合销售该产品的总店铺数 * 100 % (3)采销匹配度 通过对比品类、型号、价格等方面,在某段销售周期内采购和销售的比重来判断商品销售进度的方法。以裤子为例,该品类的采购占比是裤子数量/采购总数量,销售占比是裤子销量/总销量。 引申的指标是购销比,即销售数量/采购数量,以判断产品是滞销还是缺货状态 2、供应链环节 (1)服务指标 可结合订单区域(场)、产品类型(货)、客户类型(人)细分分析 订单满足率 = 订单中能够供应的商品数量总和 / 订单商品数量总和 订单执行率 = 能够执行的订单数量 / 总订单数量 准时交货率 = 准时交货订单数量 / 能够执行的订单总数 订单响应周期 = 系统中的收货确认时间 - 系统中下订单的时间 (2)管理指标 库存周转率 = 销售数量(库存数量) / ((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 客户投诉率 = 客户投诉订单批次 / 订单总数 (3)库存指标 库存天数 = 期末库存金额 / (某个销售期的销售金额 / 销售期天数) 库销比 = 期末库存金额 / 某个销售期的销售金额 有效库存比 = 有效库存金额 / 总库存金额 (二八法则,关注库存带来的销售最大化) 3、销售环节
商品指标 (1)货龄(管理混乱;销售不佳) (2)售罄率 = 某段时间内的销售数量 / (期初库存+期中进货数量) (3)折扣率 = 商品实收金额 / 商品标准零售价金额 (4)动销率 = 某段时间内销售过的商品SKU数 / (期初有库存的商品SKU数+期中新进商品SKU数) (5)缺货率 = 某段时间内卖场有缺货记录的商品数 / (期初有库存商品数+期中新进商品数)结构指标 (1)品类结构占比 = 某品类销售额 / 总销售额 (2)价位段占比 (3)正价销售占比价格体系指标 (1)商品现值 (2)价格弹性指数 (3)价格三分法 一种将价格分成三段的分析方法,可分为低价格、主价格、高价格。畅滞销分析 前十大销售、库存及占比4、售后环节 退货率;特殊服务率;残损率
触点—触达(营销、促销)—效果 触点:页面结构是否合理(搜索词、内容转化、视频转化、主图优化、商详页优化、触点热区分析) 触达:广告推荐方案、场景投放优化、触达实验(人群、价格、品类)、流量质量(访问深度、停留时长) 效果:长短期跟踪实验
场的部分分析融入到了人的分析中,共同目的都是提高留存、转化、付费率。 场的通用指标包括:销售预测和销售分析 销售预测:增长率、权重指数(月/周/日) 销售分析:直接指标—销售额、净销售额(不含退款)、业绩增长率、毛利率 间接指标—销售量、订单数量、成交转换率、客单价、连带率
场的网页链路指标包括:页面,促销方案,活动商品 页面:页面结构—流量路径、热力图、停留时长、跳失率;页面陈列—屏效 促销方案:优惠券—发放数量、使用率、折损;赠品—发放数量、折损 活动商品:SKU数/占比;销售额/占比
1、如何通过漏斗模型定位问题,解决问题? 关注主要的转化路径,比如UV-点击,点击-加购,加购-下单,下单-支付等。定位转化率较低的一个环节,研究该群体的共性。研究方法可以以点代面研究几个个体的行为路径,也可以研究群体的指标与高转化率群体对比。比如是否使用优惠券,页面停留时长,sku选择等。 2、用户运营的小技巧? (1)魔法数字 通过分析,为某指标设置一个标准值,从而更快确定指标运营目标,提高运营效率。 比如留存率,通过分析留存曲线,发现在7天内(通常称为曲线的震荡期)复购大于等于3次的用户留存比例更高。因此设定复购3次为提高留存的魔法数字。 (2)差异化运营 从用户的活跃度(人)、商品偏好(货)、用户购买决策的不同阶段(场)进行差异化运营 参考: https://blog.csdn.net/a3881312/article/details/81188181
1、ABtest的基本流程 确定分析的目标和假设 确定试验的分析指标 确定指标的最小提升值 确定实验所需的样本量与实验时长 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可靠性检查,是否存在指标的异常波动;显著性检查,不显著也需要进行细粒度拆解问题)
2、实践的注意点 注意控制变量不被污染 注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群体差异性,需要进行AA检验,以免群体实验前差异过大 注意分析结果的辛普森效应(比如A群体的指标表现不错,但B的指标表现非常差,导致整体表现下降) 注意实验截止表征千万别以P值短时达到理想值为准,警惕时间的波动性
3、ABtest不适用的场景 logo,对用户而言是一种品牌印象,不适合用这种方式修正 缺少用户数据